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如何让“社会生”满载而归? 扩招对高职院校提出新挑战

2020-02-18 12:45:05 责任编辑:艾迪
分享到:
社会人员通过高职扩招圆了“大学梦”,但如何才能让带着满腔热情而来的他们不失望,这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挑战

        社会人员通过高职扩招圆了“大学梦”,但如何才能让带着满腔热情而来的他们不失望,这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挑战——

 

  “社会生”进高职,满载而归难不难?

 

晁永涛和晁铁起二人是父子关系,因为扩招,他们现在成为了同班同学。

(受访者供图)

 

  去年秋季开始,高职院校陆续迎来了第一批高职专项扩招学生。被录取之后,不少人一边学习一边还要工作,横亘在他们学习路上的“堵点”亟待打通;年龄跨度大,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按一个标准授课不再适用;文凭不是目标,学到真本领才能真正圆梦……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才能让带着满腔热情而来的学生满载而归,这份“答卷”要得高分实属不易。

 

  他们来了。

 

  去年10月底,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哈职院”)迎来了第一批高职专项扩招学生。

 

  国家高职专项扩招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如何才能让带着满腔热情而来的学生不失望?为此,哈职院提出了“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全面培养、因材施教、精准育人”的教学标准。

 

  “精准育人”是最终的目标。但如何实现“精准育人”?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校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边学习边工作,时间如何协调

 

  绝大多数扩招生在被录取之后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协调上课与上班的时间。

 

  为了打通这个横亘在扩招生学习路上的“堵点”,哈职院创新做法,采取了“每学期两次”,“每次9天,其中两个双休日”,每天“早8点到晚7点”的集中学习模式。目的就是为了让学员“少折腾、少请假”“充足电、干事业”。

 

  “学府一期”计算机网络专业7班的姜喜春是鹤岗市绥滨县的一名村支书,他是自己驱车12个小时来哈尔滨上学的。面对一天十多个小时的课程安排,姜喜春表示:“一点儿都不辛苦,这种坐回课堂学习的机会太好了。”姜喜春告诉记者,9天的集中学习中,有4天双休日,5个工作日,这让他在协调工作方面有了很大的便利。

 

  与姜喜春“单打独斗”相比,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刘洋等6名同学是组团来学习的,他们都来自五大连池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单位领导也是通过调班次、休年假等方式,尽最大努力一面保证工作运转,一面保证他们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今年年初,哈职院再次创新了扩招生的上课方式。

 

  针对第一批学员中来自鹤岗的生源比较多的情况,哈职院相关专业的8名老师分批次到鹤岗送课上门,这有效解决了鹤岗市人民医院27名新生外出上学给单位带来的影响。

 

  水平参差不齐,一个标准授课行不行

 

  在哈职院扩招的网络技术专业有这么两位同学,一位叫晁永涛,另一位叫晁铁起,二人是父子关系,现在是同班同学。

 

  在艺术学院,有一位1995年就投身服装界、目前在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张利同学。作为黑龙江省服装研究设计中心的资深设计师,他现在的同班同学好多都是“小白”,对服装设计是从零起步的。

 

  这两个案例说明了第一批扩招高职生的生源特点:年龄跨度大,水平参差不齐。

 

  如果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按一个标准来授课,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扩招生的学习效率,更加精准地提供他们所需的课程,哈职院首次设立了“学业导师”制度。

 

  哈职院教务处处长杜丽萍告诉记者,按照15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的标准,学校为每一名扩招生都配备了学业导师。

 

  建筑工程学院的吴丽萍老师既是《路桥建筑材料》这门课的主讲教师,也是2019级第一批扩招生道桥一班的学业导师。不上课的时候,她并非像其他老师一样可以离开教室,而是会经常坐在教室后面记录课堂情况,协调任课老师搞好教学活动,以此来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个人情况。

 

  对于离开课堂多年的扩招生,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在与书本知识碰撞的时候,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全日制学生能够提得出来,但也确实是他们急需解决的。

 

  “老师,您看我家这个加油站在报税的时候总有这个问题……”

 

  “我们种的都是优质大米,但是市场销量为什么总是不见起色?

 

  面对学生们各种个性化问题,主讲教师和学业导师或是自己解答,或是通过各种渠道,请专家给予回答。

 

  要学有所得,不能只讲纸上功夫

 

  “我并没有大家这么好的机会,可以进入大学学习,我当年是从工厂的学徒工起步的。

 

  近日,来自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线圈分厂维修工段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张金柱,以“匠心铸就梦想 技能点亮人生”为题,为扩招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进行了一场讲座。

 

  大国工匠的现场演讲不仅为连续9天的高强度学习增添了一抹亮色,更把工匠精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把大国工匠请到校园里来现身说法,是哈职院在工匠精神融入、落实到高职教育方面所做的尝试之一。

 

  除了让学生们用耳朵倾听,哈职院还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

 

  在1月4日开始的第二期为期9天的集中学习中,学院各二级学院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了“哈职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可以同时获得相应的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一级、二级、三级“工匠预备人才证书”,与此同时,相应专业的一门课程还可以免修或者成绩提档一级。这样的奖励让学生心动。

 

  “这次比赛是对一学期学习的一个检验,这个检验不是看我们会不会背公式背定理,而是看会不会动手操作,这会让我们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维修电工技能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吴迪告诉记者。

 

  哈职院院长刘申表示,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之后,学院将对扩招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以适应社会生的具体情况,真正让他们满载而归。  

 

  来源:工人日报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