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王寿斌:职业院校如何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2020-04-30 14:43:11 《中国建设报》2020年4月29日“教学研与就业版” 责任编辑:艾盈
分享到: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少企业面临困难。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校企合作伙伴的职业院校应如何与企业共克时艰,成为了考验学校管理者智慧与远见的重大现实课题。学校与企业必须荣辱与共、患难相助,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少企业面临困难。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校企合作伙伴的职业院校应如何与企业共克时艰,成为了考验学校管理者智慧与远见的重大现实课题。学校与企业必须荣辱与共、患难相助,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


  及时总结经验,创新合作形式。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大多被安排在企业生产或服务的一线岗位,因而一旦出现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等需要紧急召回学生的情况,学生的突然离开会给企业维持正常生产带来较大困难。为了避免此类特殊情况的再次发生,需要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大胆创新,使双方在出现特殊情况时有更加多元的选择,出现疫情可以“立退”、需要复产又能“瞬进”。线上与线下相互协同、虚拟与现实相互借力,将成为未来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型模式,值得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


  体察现实难题,提供培训服务。当前,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员工返岗率持续增加,企业复工复产的员工短缺问题已经逐步解决。但由于国际疫情的蔓延,许多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企业的复工复产受到了影响,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方式自救;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则普遍采取临时放假待工、发放基本工资留人的办法。在这一时期,职业院校完全可以且完全应当承担起为企业留住员工、提供培训服务的重任,帮助企业建造人才“蓄水池”,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制定长远规划,开展战略合作。校企合作之所以一直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根源在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调和的时间差、数量差和质量差。例如企业大多在生产旺季急需招人,而此时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可能还未毕业;职业院校的学生成批毕业离校寻找工作时,企业可能早已招到了足够的员工。以今年的企业招工为例,复工复产初期,企业的招工需求非常旺盛,到下半年毕业生集中毕业后,企业普遍将不再缺人,这必然会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求职压力变大。因此,校企双方都应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校企合作,才能构筑起更加牢固的“命运共同体”。


  组织研发团队,助力企业转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深刻认识到,“危”与“机”之间的关系无法用利弊来衡量。例如一家服装企业因为疫情濒临倒闭,却又因为转型生产口罩而起死回生。这种被迫转型对于科研力量雄厚的企业来说不存在太大的困难,而对于全国各地为数众多的中小微型企业来说,则普遍面临着研发能力不足的困难,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积极组建跨校、跨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主动前往复工复产企业调研,摸准企业对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的需求,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全力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因此,校企“同呼吸、共命运”不能只挂在嘴上,更不能仅停留在协议里。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良性循环、健康运营的需要,只有凝聚共识才能双赢。

 

【作者王寿斌,系浙江永嘉学院副院长、教授。】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