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材对于培养国家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职业教育教材对于培养国家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探析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路径,有必要深入分析其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政策环境,系统梳理现阶段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内涵要求和重点任务,从而把握其建设方向,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教材的实施路径。
一、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国家宏观政策引导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成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得以推进的重要动力,为其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整体规划、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据:一是突出政治方向,二是强化项目引领,三是凸显时代要求。
(二)经济社会发展驱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应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尽快转变教学内容。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成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客观要求,主要包括:一是经济动能转换,二是产业结构升级,三是信息技术发展。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组成元素,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教材发挥着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教材应根据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适应新时代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挑战,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改革创新:
一是突出类型特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须凸显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点,内容选取要适应案例教学、情境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搭建多元化的教材研发、编撰和管理团队,健全评审、选用、退出等类型教育特色教材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二是适应产业需求。为促进职业教育提升服务产业能力,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跟进产业及技术发展进程,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吸收到教材内容中,避免职业教育教材知识陈旧老化落后、产业跟随度低、动态修订完善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
三是同步技术发展。技术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伴随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教材常表现出纸质型教材多、立体化教材少、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多样性缺乏、配套资源开发不足、缺乏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形式等问题。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改变传统学科化的章节编排形式,创新教材呈现方式,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理实教学一体等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深度融合。
二、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内涵要求
《管理办法》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于教材由谁管、管什么、如何管等问题给予重点解决。坚持“谁编写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职业教育教材的管理主体责任。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统”“分”关系,规定了各方管理职责,即由国家层面统筹规定职业教育教材的管理原则、管理标准和管理程序,进而指导各地方、学校、出版单位及专家学者各尽其责、积极参与。《管理办法》涉及规划、编写、审查、选用、监督等各个环节,制定了明确措施,增强了针对性及系统性,旨在实现职业教育教材精准化、科学化管理。
(一)明确教材编者首负责制
教材编者首负责制,是按照“文责自负”原则,教材的主编要对教材的质量负全责。教材的主编不能挂空名,必须主持编写工作,必须从始至终对教材的整体设计、编写进度及编写质量负责。旨在杜绝质量差、水平低、选题重复的教材出版。对于承担首负责制的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人员,《管理办法》严格规定了资质要求。
一是政治要求。《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教材主编除符合编写人员有关要求外,还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能够辨别并自觉抵制错误政治观点。
二是专业要求。教材主编应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较高的造诣,在相关教材或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熟悉相关行业发展前沿知识与技术,具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三是能力要求。教材主编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新兴专业、行业紧缺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可适当放宽要求。应具有较高的文字水平,熟悉教材语言风格,能够熟练运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二)明确统编校本互为补充
统编校本互为补充,是按照“统筹为主,统分结合”的原则,在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下,职业院校教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国家、地方及学校应在管理责任明确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分工合作,各尽其责,统筹开展职业教育教材的管理、建设和使用工作,避免“统”“分”关系不清。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整体规划、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导,负责制定基本制度规范,负责组织制定国家教学标准,包括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等,负责组织编写国家统编教材,宏观指导教材编写、选用,负责组织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督促检查政策落实。
二是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等参与指导。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负责参与教材规划、编写指导和审核、评价等方面工作,负责协调所在行业领域的资源和专业人才支持教材建设。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则负责落实国家关于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相关政策,负责规划、管理和协调所在地区职业院校的教材,制定落实教材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市、县和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工作。
三是职业院校严格落实并按需补充。职业院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选好用好教材。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结合本校专业特色补充编写教材。学校党委对本校教材工作负总责。
(三)明确激励保障监督机制
加强对职业教育教材的督促检查,旨在直面教材建设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健全激励保障措施,明确监督检查责任和问责情形,健全体制,补齐短板,加强保障,激发活力,切实提升教材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教材的激励保障和监督机制,做到了管理全面、标准严格、措施配套、赏罚分明。
一是认可编审工作。对编审工作的认可包括将编审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及纳入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提出对于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编审任务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该保证其拥有充分的工作时间,计算编审任务并纳入工作量。《管理办法》规定承担国家统编教材编写修订任务,主编和核心编者视同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承担国家规划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教材编写修订任务的主编和核心编者,应视同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享受相应政策待遇。
二是建立奖励制度。奖励制度包括将成果纳入评优评先指标,建立并落实国家教材奖励制度。《管理办法》指出承担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编审任务的人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应予以倾斜。对导向正确、质量水平高、使用效果好的优秀教材以及教材建设的编、审、用、研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以调动各方面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了“负面清单制度”,规定了严肃处理的情形。“国家教育、出版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依据职责对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发行、选用等环节中存在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人员实行负面清单制度,通报有关机构和学校。”对于存在违规情况的有关责任人,视情节严重程度及造成影响程度,依照规定给予相应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编写者出现违法违纪情形的,必须及时更换。
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实施路径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职业教育教材改革走向深入,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教科研机构、出版单位和行业企业共同努力,着力探索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路径。
(一)坚持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一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前提。坚持党的领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全局,深刻阐释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坚持为党育人的根本立场,坚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内容。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应该兼顾国家、社会与个人三大维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教育教材要立足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基本内容写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并渗透其他专业课程教材。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以学生为主体是核心切入点。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具活力的力量,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聚焦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将立德树人目标内容具体化、特色化、实践化,并转化为具体品格和能力要求,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门课程,呈现到每本教材,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将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类型特点准确定位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凸显新时代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坚持促进就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落实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改革发展总要求。
一是定位围绕培养目标。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应设计学生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同时,职业教育教材的目标定位应跟随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转型升级,搭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在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同时,还要适应全面推进“双高计划”、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和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作需要。
二是内容突出类型特色。首先,职业教育教材应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全流程设计,及时介绍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使学生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新发展。其次,教材应融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实训内容,以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7]。再次,职业教育教材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创新规律、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主体注重多元合作。为实现多元主体合作编写具有类型特色的职业教育教材,教材建设主体应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各自的专长。教师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全面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企业技师通过合作开展课程建设,解决不擅长编写教材的问题等。
(三)坚持信息技术支撑改革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化,不仅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需要。
一是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对教学设置做到及时调整更新,注重课程、教材、配套资源融合使用一体化。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典型案例,建立数字化、立体化、动态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以适应信息技术进步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遵循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把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助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二是适用性形式。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不仅要对接和反映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而且要及时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将其融入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借此解决长期存在于课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聚焦学生的兴趣点和焦点内容,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依托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虚拟现实仿真资源等同步开发和建设,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VR/AR技术资源优化教材建设路径,破解职业教育“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实际困境,使数字资源的呈现更加直观和立体、调用更加方便,使教学过程信息采集及学习效果评价更加准确与完整,深入推进教与学的互动,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反馈及时更新与优化教学策略,有效提升课堂的活跃互动程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是数字化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与内容建设同步的数字化形式包括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系统以及试题库等接连涌现,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的使用比例逐渐加大。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职业院校教材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可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
职业教育教材作为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全面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时代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遵循“三个明确”内涵要求,实施“三个坚持”建设路径,着力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全面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必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内涵,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