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双高”建设,将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
如何结合“双高”建设,将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充分认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治理能力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真正衡量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需要关注以下八个方面。第一,人才培养质量佳。第二,专业建设水平高。第三,社会服务能力强。第四,师资队伍水平较高。第五,校企合作紧密。第六,办学基础条件实。第七,学校治理水平高。第八,外部品牌声誉美。
(二)高职治理能力提升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
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微观单位,其治理能力和水平既是整个国家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也是国家优化治理结构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内部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提高应该被纳入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内容,同时也应该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
二、深刻理解“双高计划”对治理能力提升的内涵表述
(一)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
一要重视章程建设程序。章程建设程序要规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做到定位准、内容全、程序规、核准到、监督力。章程既要具体明确,也要抓大放小,经规范程序讨论通过并经核准后要及时公布、严格认真宣贯及执行。二要强化章程执行力度。要提高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管理体系对章程的敬畏感和执行力,学校要设立章程执行监督小组,由校长每年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章程执行情况。三要弘扬遵章办事精神。要提倡学习章程、尊崇章程、遵守章程,自觉形成弘扬章程的良好校风。
(二)健全校、行、企、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校理事会
必须在治理体系建设上提供组织保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认真组建学校、行业、企业、社区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以发挥对办学治校、管理运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咨询、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
(三)设立统筹行使学术事务职权的校学术委员会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其学术性,确保相应的学术地位,将学术委员会建设作为行使学术权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学术委员会将“教授治校”落到实处。
(四)设立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
学校从治理层面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的设立、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进行审议。这既有利于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也有利于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国家建立了教材建设委员会,教育部设立了教材局,强化了教材编写、出版、发行、印刷管理机制,并对各校教材选用提出了要求。“双高”建设学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建立由宣传、教学等多部门参加的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并确保其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五)发挥好教代会在审议学校重大问题中的作用
“双高计划”在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条目中明确强调“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审议学校重大问题”。首先,必须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其次,要发挥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最后,强调重大事项决策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
(六)建立健全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要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层面,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认真把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正确内涵,建立健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建好学术委员会并正常发挥作用,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要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建立健全校政行企理事会。建好教材选用委员会。二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当学校办学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尤其是学校进入内涵发展和质量创优阶段,必须改变集中于一级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积极构建两级管理新机制,在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上加大力度,真正让人、财、物向基层延伸。三要完善二级管理体系。院级单位必须拥有人、财、物的自主权,同时配备相应的管理力量。要建立党政工团组织体系,完善院长办公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四要发展跨专业教学组织。要保持并发展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科研组织,通过柔性团队的方式推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着力抓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节点
(一)创新治理理念:围绕核心价值确立善治为本的治理观念
结合高职教育发展实际,确立以善治为导向的治理观念,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核心价值观:一是坚持法治性,即强调治理过程和治理依据,强调依法办事,尤其要强调认真贯彻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二是提倡民主性。要正确处理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民主,提高政策的最大受惠面和受惠率。三是强调包容性,坚持在治理过程中强调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坚持激励兼容、有奖有罚、以奖为主。四是注重整体性,即强调学校内部各主体之间、学校与发展利益相关方之间是一个整体。
(二)优化治理结构:聚焦类型特色完善校本治理框架与结构
一是构建基本的治理框架,即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四大支柱: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具体说来,要坚持“一个前提”即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是打造特色的治理结构。高职院校治理必须重视企业的参与。此外,学校接受财政拨款,也必须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因此,现代治理结构建设还需要接受社会监督,由此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新结构,其中,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教授治学是基本、民主管理是基础、企业参与是特色、社会监督是保证。
(三)激发治理效能:提升全员素质推动治理工作落实落地
一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抓好落实,坚持忠诚担当、学习研究、开拓创新、服务示范、勤勉清廉的要求,提升领导班子的个体和整体水平。二要加强中层干部能力建设。必须培养好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敢于担当、能力突出的中层干部队伍,尤其要培养其学习创新能力和大局观念。三要注重管理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必须培养好忠于职守、办事有力的行政管理人员,从而把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工作落到实处。
注:1.本文已经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20年第14期(原文字数:8220)
2.作者简介:周建松(1962- ),男,浙江海宁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