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湖南高职院校单招启动的消息刚刚发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的招生热线被打爆了。71所职业院校单招招生计划达142940人,创下“招生规模之最”。高职单招越来越火,也反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的提升。
这几天,湖南高职院校单招启动的消息刚刚发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的招生热线被打爆了。71所职业院校单招招生计划达142940人,创下“招生规模之最”。高职单招越来越火,也反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的提升。
当下,随着《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我省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正在努力争创全国“职教高地”。在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一难题上,湖南如何“放大招”?近日,三湘都市报记者专访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他认为,“创新制度”、“打造特色”、“提升内涵”、“服务发展”是湖南职教发展的关键词,也将成为今后不断跨越的奋进之路。
【创新制度】制度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说: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在实训基地给学生演示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安装与调测。)
【案例】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但相比学校的“热情洋溢”,一些企业的积极性却始终没有调动起来,经常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新时代的校企合作怎样让企业更有获得感?在今年初出台的《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将推进1—2个城市(或城市群)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遴选建设3—5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城市和20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县市区。同时到2022年,培育遴选产教融合领军人才100名、产业教授(导师)1000名、湖湘工匠和技术能手10000名。明确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这些举措将极大地激发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校企在合作中形成良性互动。
(图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与三菱电机自动化企业合作开发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上进行实训。)
【解读】
王仁祥介绍,针对职教发展中的一些“痛点”和“难点”,通过创新制度来破解并注入活力是湖南的一大举措。在我省,一是首创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由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就职业教育工作履行情况,分别对市州政府开展督查激励、对县市政府开展督导评估。先后有5个县因评估不合格被责令限期整改,2019年首批有株洲、长沙等4个市获激励表彰;二是实行“固定编制+流动编制”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省编办等部门制定了职业院校编制标准,明确职业院校从编制总额中分列30%作为流动编制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三是突破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引进难瓶颈。省委将专业人才引进纳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支持高职院校择优聘任专业群带头人,每人每年资助10万元。四是实施农村中职教育攻坚计划。近三年,统筹投入各级财政资金40余亿元,重点对农村和贫困地区中职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实行奖补,支持新建农村学校12所,改扩建薄弱学校30多所,新增学位近6万个。王仁祥表示,随着《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湖南将系统设计产教融合制度。“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县市区和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等。”
【打造特色】一校一品,专业设置与湖南产业同频共振
(图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中车时代电气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班企业技师给学生上课。)
【案例】
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逐年停招、撤销与航空产业对接不紧密的专业22个,新增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等专业13个,所有专业紧密对接航空产业链。同时构建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四大特色专业群;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放弃“大而全”的专业设置,将目光锁定在汽车领域,开始裁减专业,重新设计课程,目前该校形成了“覆盖前后市场、兼顾新旧能源”的汽车类专业结构,汽车类专业数、学生数均占全校的70%以上,各知名车企的校企合作项目、“订单班”也“扎堆”落户到了学校……目前,湖南职业院校设置专业698个,对接我省工业领域11大千亿产业的专业点2125个、在校生63.7万人,成为“湖南智造”背后的重要支撑。
(图说: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在上实训课。)
【解读】
“职业院校发展最忌走无行业背景、无专业特色、无品牌效应的‘三无’之路,湖南鼓励学校坚持在对接行业、产业,并打造湖湘特色专业,形成一校一品。”王仁祥表示,湖南已对接区域行业形成特色鲜明的院校布局。坚持推动每个市州和行业重点办好1所高职院校,每个县市重点办好1所示范公办中职学校,有效对接我省“一核三极四带”发展战略。同时,对接现代产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全省每所高职院校确定2-3个、每所中职学校确定1-2个重点建设专业大类,新增专业、特色专业均在重点建设专业大类中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还率先提出专业群建设理念,并打造湖湘特色专业品牌。目前已打造了一批对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航空等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群,以及湘绣、湘瓷、湘菜、湘茶、湘旅等5大“湘字号”专业群。 王仁祥说:“接下来,还将持续引导每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2-3个特色专业群,每所中职学校重点建设2-3个特色专业。”
【提升内涵】 聚焦质量,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
(图说: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学生参加世界技能赛湖南选拔赛。)
【案例】
为了向“混学”宣战,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一次性清退22名补考不合格学生,多所高职院校实行“学业预警”制度,取消“清考”,还为大学生合理“增负”。与此同时,为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各校也正在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反映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从2010年开始,我省首创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查制度,2019年又对这一制度进行大改革——在过去随机抽取抽查专业和学生的基础上,增加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检查,以及专业技能考核标准、题库进行评价,此举再次成为全国首创;
从“农民工”到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再到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建筑工程学校毕业生邹彬只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的“逆袭”。这个“95后”男孩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职业教育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魅力所在。
(图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黄莉莉在高铁上工作。)
【解读】
在王仁祥看来,近几年湖南职业教育越来越热,既与政策红利有关,也与我省持续聚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相关。“要继续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就要不断在职业教育质量上做文章,用高质量职业教育去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王仁祥介绍,一方面,我省职教正在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同时深入推进实践活动育人。另一方面,我省正在持续构建湖湘特色标准体系,因为“有标准才能更好地抓质量。”他表示,目前湖南主持开发国家专业教学标准65个,系统开发省级相关标准273个,同时建立标准评价和公开发布制度,并首创专业技能抽查制度、高职毕业设计抽查制度和中职公共课普测制度,为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服务发展】努力作为,扛起服务社会发展大旗
(图说:全国首次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考核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开考。)
【案例】
“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贫困毕业生就业率达93.61%,向贫困地区输送毕业生近4.2万技能人才,近三年累计逾10万人,毫无疑问,湖南职业院校已成为贫困地区本土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这一数据来自《湖南省职业教育扶贫工作报告(2018)》,湖南在全国率先建立职业教育扶贫工作报告制度,已连续3年向社会公开发布扶贫专项报告。
与此同时,由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发起的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成立一年多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搭建协同扶贫平台、“双管齐下”创新协同扶贫方式、“多校联动”凝聚协同扶贫合力,促进了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交流互鉴与宣传推广,为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跑出“加速度”增强了力量;由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发起的“全国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协作联盟”通过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解读】
王仁祥认为,职业教育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主力军,湖南职业教育在精准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无论是人才扶贫还是产业扶贫,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湖南职业院校共招收建档立卡贫困生14.1万人、贫困地区学生51.5万人、农村学生107.3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0.9%、39.9%、83.2%;近三年组建科技攻关团队76个、选派科技特派员352名,为贫困地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806个、推广应用新产品237个、孵化项目1099个。
(图说:湖南水利水电职院学生正在进行测量实训。)
在服务企业技术上,创新成果丰硕。王仁祥介绍,湖南认定国家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中心30个,校企共建技术创新平台达264个。“仅在2019年,共获得发明专利147项,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85项,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3.3亿元。”而在服务“产业兴湘”、“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一带一路”等战略中,湖南职教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19年,全省职业院校设立海外分院已达13个、海外教学点28个、海外培训基地24个,向海外输出专业教学标准等260个,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1413项,为“湘品”出海搭建电商平台8个,与企业合作组织“湘品”交易等活动17次。
“就业率高低也是人才培养质量最直观的反映。”王仁祥介绍,2019年,全省高、中职学生就业率分别达86.14%、98.18%,本地就业率分别达59.3%、46.1%。据统计,十八大以来,湖南职业院校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94.9万人,“制造湘军”、“传媒湘军”等“湘”字号技能大军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