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寿光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强化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入手,充分发挥职教中心、潍坊科技中专等学校的资源优势,加快专业优化调整,创新发展“校园+田园”“校园+企业”“校园+社会”职业教育新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技术人才、新型劳动者,努力探索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县域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为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寿光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强化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入手,充分发挥职教中心、潍坊科技中专等学校的资源优势,加快专业优化调整,创新发展“校园+田园”“校园+企业”“校园+社会”职业教育新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技术人才、新型劳动者,努力探索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县域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1强化“校园+田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创新提升新时代“寿光模式”的重要一环,聚焦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通过“校园”把涉农专业学生培育成“准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田园”把社会农民培育成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了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育“层级衔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三管齐下:
一是建立灵活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坚持以让在校生和农民“听得懂、学得好、用得上”为前提,联合农科院和农业企业先后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3人、“学院派+土专家”15人,聘请农业、科技等部门技术人员以及“能工巧匠”担任兼职讲师,建成了由128名“农技专家”“田秀才”等共同组成的农业人才“师资库”,确保精准开展专业教学、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二是打造梯次分明的特色课程体系。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指导委员会,紧跟“产业链”、对接“科技链”,制定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按照“学基础”“练技能”“创实体”三个梯次分年级实施,把智慧农业科技进行科普化处理,转化为应用型课程,目前共开设40门农业课程,编写了19本“寿光特色”农学教材,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3860人,先后外派技术员500余人次,成果输出到26个省(市、自治区),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三是搭建协同共赢的产学互动平台。立足产业资源和地域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创用”一体化发展,联合院校、36个农业企业、315个家庭农场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等13个校内学产研中心,以及三元朱国际农业科技培训基地等5个“国字号”示范基地、20个市级学研种植农场和521个村级教学站。同时,大力推行“互联网+”,依托手机“种好地”APP、“大棚小喇叭”微信公众号对接寿光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行学生“网上点菜”,教师“在线下厨”教学,引导学生创建学习型“创业致富共同体”。
“校园+田园”培养模式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目前,寿光农民已经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开始用智慧、用高科技手段创造财富。据统计,2019寿光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064亿元,是全省唯一过千亿的县市,农村住户存款占到了其中的60%以上2014年以来,寿光先后承办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推进会、全国职教学会农村与农业职教论坛、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现场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经验得到教育部、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2扩展“校园+企业”培育新型技术人才
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招工难、招技术工更难”和技能型员工匮乏现状,寿光市职业学校坚持立足企业需求,牢固树立“职场化育人”教学思路,依据全市新旧动能转换“5+4”产业体系,引导校企双方强化合作,拓展合作渠道,共同参与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工作,形成了优势互补、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在具体实施工程中,开辟了三个渠道:
一是“能工巧匠”请进校园。职教中心根据专业需求,构建了动态的教师人才资源库,从寿光70多家行业领先的工业企业聘请了108位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打造了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目前“双师型”教师达85%,7名教师成为齐鲁名师、省教学能手、省特级教师,26名教师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教练,辅导的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荣获42枚金牌,学校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
二是课堂搬进“车间”。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与联想集团、墨龙集团等110多家国内外大型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有40多家企业在院校设立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实训率达到100%。特别是今年4月,依托职教中心与默锐科技等重点企业联合建设了寿光市化工实训基地,既满足了寿光市化工企业实训需求,又为周边县市区提供培训、实训服务,助力化工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订单”培养送进企业。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先后与青岛海信、潍坊比德文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实现了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比如,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按照上级部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要求,选派250名在校学生支援青岛海信、比德文两家企业,极大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比如,职教中心以“联想专班”形式与联想集团开展定向培养,在教学、技能培训、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目前已有2期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联想集团工作。再比如,职教中心汽车、机械制造专业分别与中德诺浩、北京竞安城科技开展联合办学,学生学习3年后参加德国AHK组织的技能考试,目前已有56人获得技能鉴定证书,均被安置到德资企业就业,收入是一般中职毕业生的2—3倍。
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带来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大幅提升。2019年,寿光市各企业开工建设了108个过亿元项目,26个竣工投产,6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入165.6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亿元。目前,寿光市有职业院校培养经历的员工占到了企业员工总数的90%以上,职业学校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3丰富“校园+社会”培育新型市民
当前,全民终身学习氛围愈加浓厚,但基础设施配备和培训精度广度还远未满足全市人民的学习需求。寿光市立足职业院校师资优势,构建了以学校教育为主、社区教育多元参与的“一主多元”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成立1所市级社区学院、15处镇街社区分院、127个社区服务中心教学站,成功打造了辐射各行业人群的继续教育培训三级网络。同时,投资7亿元建设了夙沙科教村,以职业教育培训、卤水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孵化为定位,打造了综合型的职业教育和创新研发基地,全面提升了市民的综合能力素养。
一是创业培训提升市民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设立巧管家家政培训学校、金蓝领培训中心等机构,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介绍等服务,开展小儿推拿、面点制作、家政服务等培训,每年培训5000多人,大量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同时,开展退役军人培训、就业、创业等服务,先后开办26期退役士兵培训班,共培训1086人,培训合格率达100%,受训士兵全部安置到企事业单位就业。
二是安全生产培训提升市民安全意识。成立安全培训中心,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现场教学等方式,大力开展全行业安全生产培训,每年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200多期,近5万人次,普遍提升了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借助山东省渔业船员培训基地,每年培训1000多名渔业船员、信息员,并走出寿光为周边的青州、昌乐、昌邑等县市开展职工工伤预防培训20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相关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三是树社会新风提升市民文明意识。依托职教中心培训处成立“书香寿光”悦读推广中心,组建爱心书屋,建成了人人参与、处处能学的“10分钟学习圈”,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同时,不断加大社区宣讲力度,成立传统文化宣教中心,组建志愿者讲师团,协助社区成立了100多个庄户剧团、300多个文艺演出队,每年组织50多场次公益演出,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目前,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浓厚氛围带动下,寿光市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市民都找到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契合点,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