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方言:职教老师要努力做业界大拿

2020-09-09 02:49:12
分享到:
国内这帮各行各业的顶尖技能高手,既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评判人,更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者,这些才是真正得到行业认同、国家级认可的业界大拿。

 
 
        日前,“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公布了一个名单--“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各项目裁判长名单”。

 

  这个名单很有意思,深可玩味。

 

  有意思,是指这个名单披露了86个比赛项目的裁判长信息,包含比赛项目和所在的供职单位。这也是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如此公开透明地披露裁判长这一大赛评判重量级人员的详细名单,这里面透露着自信、认真、规矩意识。

 

  而深可玩味的,是这86位裁判长的人员构成,让我们再一次直观地看到:国内这帮各行各业的顶尖技能高手,既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评判人,更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者,这些才是真正得到行业认同、国家级认可的业界大拿。

 

  而继续琢磨这个名单,就会发现更有趣且更值得深思的一个真相--86名裁判长中,来自企业行业的最多,有35人,来自清华在内本科院校的23人,来自职业院校的16人,来自技师院校的12人。

 

  也就是说,我国第一届技能大赛,拥有技能水平裁判话语权的更多是企业行业高手,其次是本科院校的教授群体,再次是从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教师,最后才是从事技工技能教育的技师院校教师。

 

  这符合我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想象--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类型教育,产业需求、企业能力决定了他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参与度是必然要至少占据半壁江山的;

 

  这也符合我们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现状的了解和期望--我们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确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就师资能力和学生能力尤其是类型教育的培养目标能力而言,企业还远远地领先于学校,或者直白地说: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距离行业最新最高的技术标准、技术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

 

  而本科院校的裁判长也比职业院校的裁判长多出7人,几乎高出50%。这也应该让职业院校和职教研究者清醒一些: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本科院校“培养学术人才”的划分过于想当然,而“本科院校缺乏动手能力”的人设被证明根本站不住脚,或者至少是部分职教人的自以为是。

 

  虽然这个名单并不能完全地反映了职教师资队伍中的技术技能水准和人员构成。毕竟,这是一个只有86个比赛项目的裁判长名单,并没有涵盖所有的职教专业、行业产业。

 

  但是,35:23:16:12,这一组数据,再一次印证了我们的印象和担心,让我们在深刻玩味之余,不禁要发问: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师资能力,距离行业顶尖的技术技能水平到底有多远?究竟应该怎样把职教老师们真正培养成为行业高手、业界大拿?建设高水平技术技能师资团队究竟做得怎么样?怎样做到更好,如何做到最好?

 

  “双师型”教师,一直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从院校教师中选择能力基础好、意志品质好、发展预期好的年轻教师进入企业、通过大赛经受锻炼;从大赛获奖学生中选择部分优质学生留校任教,逐步在原有技术技能水平上成长为骨干教师;从合作企业中聘请部分退休大师,或者聘请企业在职技术骨干兼职院校实训教师……这些往往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来源和培养路径。

 

  目前看,这些办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在一定时间内提升了院校的技术技能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但是,单靠这些举措可能还真的不够,不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不够满足院校发展的需求,不够满足在校学生技能获得并精进的需求。

 

  那么,到底怎么办?

 

  这件事是院校的大事,需要院校认真地进行战略规划、搭建平台、付诸行动。而各个院校所处的地域、产业、基础、目标又各不相同,所以,还真不是“一刀切”的事情。

 

  我们要意识到:师资是院校的根本,优秀师资则是根本中的根本,高水平技术技能的师资必然也是产业行业企业的实战高手。

 

  所以,院校也好、地方政府也好、人事财政部门也好,必须从这样一个根本出发,从政策设计、制度规划、财政支持、全员培养结合专门培养的角度,创造一个面向所有教师成长的广谱空间,打造一个针对性强的培优扶强机制,营造一个行业、企业、学校间“因需而设、因需流动”的无障碍交流环境,以优质待遇、发展机会、成长机会把真正的技术技能高手更多地汇聚到职业院校中来。

 

  希望,以后的类似名单中,有越来越多职业院校老师的身影。那么,我们才可以放心地说:职教老师努力做业界大拿,职业院校的育人才能真正达到行业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