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这些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破除这些壁垒,才是中国职业教育迎难而上、打破僵局的方向。而职教本科试点、双高院校遴选、技师学院改革、普职比的坚持,都在彰显中国职教人的努力。
近日,听闻一则新闻,有国内某专家倡言:“‘职业教育’这一概念是西方‘舶来品’,引进后又未与我国实际很好结合,存在培养与需求脱节、‘水土不服’的情况。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可以说是一路坎坷,成效并不显著。因此,建议国家研究废除学历教育中‘职业教育’概念,予以重新定位。”
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了解职业教育的困境,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此情可佩,此心可赞。
于是,为了解决职业教育受到社会歧视的问题,为了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遭遇的诸多困难,那么,就把职业教育概念废除了吧!没有了“职业教育”这个概念,没有了“职业教育”这个类型的教育,那些让人添堵的麻烦,那些歧视,那些困难,也就烟消云散了。多好啊!
在一片哑然的惊诧中,专家没有听到泼水时被一同倒掉的婴儿的哭声和无奈吗?
为什么“职业教育”就一定是西方舶来品?我们说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受到西方国家影响而确立而发展,但从来没有说过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过“职业教育”。
什么叫作“引进后又未与我国实际很好结合,存在培养与需求脱节、‘水土不服’的情况”?是否引进后就该很好结合,就一定会与需求密切吻合,宛若原生自发一般?
凭什么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一路坎坷”,就是“成效并不显著”?因此,就必须建议国家“废除学历教育中‘职业教育’概念”?逻辑在哪里?事实在哪里?中国职业教育几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的现代职教体系对于中国教育、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巨大贡献,又体现在哪里?
在专家的这一段苍白又毫无逻辑的文字中,中国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人的努力,就这样轻轻巧巧地被
“洗白” 、被无视了。
接着,专家继续建言:“废除职业高中(中职)这一称谓,统一称高中教育”,“废除‘高等职业院校’这一分类,将高等职业教育统一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范畴,按研究型、研究和应用兼顾型、应用型三个类型,重新划分和定位现有大学类型”。在专家看来,废除“职业教育”概念,要彻底。职业高中要废除,高等职业院校要废除,要拿一把好尺子、好画笔,把“研究型、研究和应用兼顾型、应用型三个类型”的高校分界线画清楚、描清晰。一旦画线泾渭分明了,自然就名正言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顺理成章了。多好的蓝图啊,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眉清目秀、前程似锦。
教育是这样划分出来的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类学校只要做好分类定义、界限概念,便一马平川、水银泻地般地一往无前发展了吗?
而至于“对应用型大学学科及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应用型大学培养方向应定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大国工匠’打好专业基础。”不禁再次让人哑然失笑——学科和课程改革?培养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大国工匠打好专业基础?这位专家以为四十年的中国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在做什么?
专家又提议:规范干部职工在职培训称谓为“职业培训教育”,以逐步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概念的负面看法。主动将干部职工的“在职培训”正规化为“职业培训教育”,以达到为“职业教育”正名的目的,用心很深。但是,“职业教育”的概念都已经被废除了,“职业培训教育”又为谁去正名呢?
职业教育的困难很明显地摆在那里:社会大众的误解、歧视,长期投入的不足,就业入职的分等对待,公务员门槛的高筑,产教融合的不充分、校企合作的不协调、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企业要求与院校能力的不对等,职业教育界内界外的非教育因素的干扰,发展职业教育的长期决心底气魄力的有待提升,都是限制和制约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因素。
正视这些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破除这些壁垒,才是中国职业教育迎难而上、打破僵局的方向。而职教本科试点、双高院校遴选、技师学院改革、普职比的坚持,都在彰显中国职教人的努力。
而那些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心态,回避问题的畏难含混,才是时下职业教育最不需要其实也最无市场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