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证融通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采用问卷调研、座谈等方式,调研了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50余个试点院校,结合相关文献梳理,系统总结书证融通过程中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难点。
(一)不能融:“1”与“X”对应的目标岗位不一致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依据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试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依据是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本质的逻辑起点都是立足于实际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但在书证融通实际过程中,存在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与证书对应岗位不一致现象,导致书证融通进退维谷。一方面,部分试点院校选择X证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个别院校“为试点而试点”,在书证融通过程中发现所申请的证书实施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存在偏差,证书与原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的目标岗位不一致,书证融通难以进行。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个别证书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差距较大。证书考核通过率直观反映了证书难易度,横向来看,部分证书难度偏高,参与考核的学生反映难度偏大、整体通过率低;部分证书难度较低,整体通过率极高甚至接近100%。证书难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书证融通的推进。
(二)不会融:方法、路径缺乏指导
尚处在初期探索阶段的1+X证书制度,还缺乏书证融通方法、路径和实践的经验积累。一方面,缺乏对院校书证融通的系统指导。当前1+X的书证融通工作,多数是在职业院校内自行探索,缺乏统一的实施标准,没有科学系统的设计与指导方案。相关院校缺乏对制度的充分解读以及结合院校实际情况的充分论证,致使部分教师对“1”与“X”的关系理解不到位,无法将书证融通落地实施。另一方面,部分学校没有对试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导致实施过程“走样”。部分专业缺乏对培养体系及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论证,而是简单地将某门课程直接替换为证书培训课程。部分专业片面的将“1”与“X”的关系视为简单叠加,在学生正常完成学历教育之外,额外设置大量X证书的认证培训,致使学生课业压力与教师教学压力骤增。
(三)不愿融: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推动书证融通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一方面,对院校的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试点实施效果来看,证书试点工作推进进度不平衡,高职院校实施效果普遍好于中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些院校在书证融通方面存在畏难心理,以试点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的决心、信心和动力不足等。另一方面,院校对教师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院校没有对参与试点工作的教师给予合理的绩效分配和奖励性收入,没有对其职务提升、职称评定给予适当政策倾斜。部分教师把试点工作当成额外工作,参与试点教学积极性不高。
(四)不好融:专业与产业脱节严重
职业院校部分专业与产业脱节严重,导致书证融通难以开展。一方面,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各自为政”。部分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不科学、更新不及时、落实不到位,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师团队双师素质不高,实训条件不足等问题。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发展严重脱节,专业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代表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的X证书标准要求,导致书证很难相互融合。另一方面,院校与培训评价组织沟通不畅。部分院校不能主动与培训评价组织进行沟通,对证书内涵把握不清晰,标准理解不到位;个别培训评价组织对于学校提出的疑问反应迟缓,消极对待。沟通不畅导致书证融通工作推进缓慢。
(五)不用融:个别证书质量不高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证书规模不断扩大,在证书开发和更新过程中,由于培训评价组织证书开发时间短、标准更新不及时、职教经验欠缺、行业企业资源不足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别证书因质量不高导致书证融通意义不大的问题。一是,个别证书设置完全“社会培训”化。个别培训评价组织直接将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内容照搬至X证书,错将社会培训等同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及规律。二是,个别证书评价标准不清晰、建设不系统。如考核要求模棱两可、不断变更,给培训带来较大挑战;个别证书考前准备阶段没有相应设备开展针对性实操,影响考核效果;个别证书评价组织提供的训练和模拟考试系统无操作流程、无答案、无成绩,训练效率低。三是,个别证书配套资源不完善。个别培训评价组织“重申报、轻建设”,后期建设和投入不足,配套资源建设缓慢,难以指导、支撑证书培训。
二、推进书证融通工作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各利益主体间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打好“组合拳”,夯实“压舱石”,以高质量推进书证融通为目标,在不断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持续推动工作落实。
(一)严把证书标准质量是前提
1.国家层面把好遴选关
一要坚持协同推进。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定位,依托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形成推进合力,协同把好证书遴选关,不断发掘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证书。二要完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监督管理办法,逐步完善证书竞争和淘汰机制,健全培训评价组织行为监督评价系统、培训评价组织评价指标体系、考核站点设置标准和管理制度等。三要加强过程监管。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等开展监督与评估,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杜绝出现乱培训、滥发证等现象。
2.培训评价组织把好质量关
培训评价组织是“X”证书的建设主体,在书证融通过程中至关重要。一要坚持公益性原则,避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过度“利益化”,违背制度设计初衷。要广泛吸引行业、企业、院校参与,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广泛性、适应性原则,持续完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提升证书质量和认可度。二要积极完善配套资源建设。对接国内国际先进标准,持续完善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优化模拟考核平台建设,协助试点院校实施好证书培训,做优、做大、做强。三要抓好评价过程管理。积极完善证书考评制度,确保考核工作实施科学化、流程标准化、过程规范化。建立健全考核安全与保密制度,确保考核工作公平有效。严把证书发放关,不能为“优化”数据随意变更标准,更不能掺杂主观因素变通发放条件。
3.院校把好入校关
随着第四批X证书的发布,院校有了更多选择空间,在证书选择上切忌盲目。一要充分了解相关证书建设情况。试点院校在选择证书时需要全面把握证书的内涵质量和建设情况,对质量不高的证书“宁缺毋滥”,绝不让低质证书入校。二要充分考虑自身情况。选择证书要充分考虑院校专业特色、师资配备、实训场地等办学条件,立足已经科学论证的“1”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防止“为考证而考证”。三要充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就业,院校选择证书时要深入把握相关证书标准及对应的岗位是否能够较好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避免“想当然”。
(二)吃透证书标准内涵是基础
1.国家层面做好统筹指导
一要加强证书标准建设指导,制订1+X证书书证融通配套指导方案,推动各地、各培训评价组织结合区域和证书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指导意见。二要推动1+X领域的“三教”改革研究,加大对书证融通教改课题、成果的支持力度,建立并持续丰富1+X书证融通典型案例库,推动各地在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研教改课题中设立1+X专项。
2.培训评价组织做好贯标,解透标准
一要加强对证书标准的论证。严格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试行)》进行开发,充分考虑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证书标准在基层底座的融通关系,持续推动龙头企业、优质企业认可与使用。二要主动收集反馈信息,动态完善标准。加强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沟通,定期开展标准宣传、调研等工作。加强与试点院校联系,及时了解书证融通进展与问题,并反馈到证书建设进程中。
3.院校充分理解内涵要义,落实落细
一要理解制度的内涵要义。“X”强化的是“1”中对应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补充的是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和企业文化等,拓展的是面对复杂工作环境的职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能力。职业院校既不能因为固守“1”拒绝将“X”融入,也不能因刻意凸显“X”忽视了“1”,更不能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从多从速”。二要组建研究团队专题研讨。通过开展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专题研讨,结合校情,做好X证书对应岗位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岗位的比对研究。要下好“先手棋”,选择“定位明确、岗位一致”的证书标准,抢抓机遇,加速推进,将融通工作落实落细。对于个别存在“不用融”“不能融”等问题的证书,要坚决予以舍弃。
(三)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是支撑
1.国家层面建立“双师”认定标准,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一要建立“双师”认定标准。将教师参与1+X证书制度作为重要的认定标准之一,细化出台“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加快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改革。二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推动各地分类分级建设一批1+X“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结合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育一大批“种子”教师。
2.培训评价组织积极开展师资培训
作为师资培训的有益补充,培训评价组织要在确保证书标准质量的前提下,立足公益性原则,充分拓展线上培训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力量开展师资培训,高质量建好考评员队伍,确保教师吃透证书标准,为书证融通奠定基础。
3.院校完善教师培训激励机制
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激励机制。试点院校根据实际,“一校一策”制定教师参与1+X证书制度的激励政策,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并纳入培训课时,将教师参与1+X培训考核有关的绩效工资纳入据实核增,绩效核增部分向培训任务重、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通过教改立项等形式,加大对书证融通的经费支持,确保书证融通效果好的专业教学团队的绩效高于一般课时补贴。二要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办法。依据证书标准,在教师考核中适当增加技术技能考核比重,激励教师深度参与1+X证书制度的研究与实施,充分激发教师创新活力,释放教师发展潜力。
(四)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
X证书引入校园是第一步,书证融通落得下才是关键,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是书证融通的“关键之道”。“试点方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指导意见”“扩招后高职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都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书证融通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一是做好书证融通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规划。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书证融通方案,推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X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融通、证书培训过程与专业教学过程一体、证书考核与专业课程考核同步、“1”与“X”学分互认互转,探索多形式的融入路径与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将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是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流程。书证融通不是将X证书的培训课程替换掉原课程体系中的几门课,而是要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和岗位分析,全链条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专业教学标准、技能等级标准中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科学系统的拆解、梳理、再整合,对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升级,将原方案中不适合的舍弃、支撑不够的丰富、未体现的要补充。三是结合专业(群)实际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已组群专业,可尝试以专业群为单位选取X证书(群),探索将X证书的基础内容融合到专业群平台课或选修课中。尚未组群的专业,根据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四是推动教师教案落地实施,确保标准进课程、进课堂。教案是教师教学动作的“指挥棒”,在书证融通要求下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丰富评价标准等,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案,确保1+X证书制度改革落地生根。
(五)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是根本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是书证融通的“根本之要”。一是从国家层面指导书证融通对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要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指导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登记、认定、存储、积累、转换工作,配套法律法规建设,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二是院校探索制订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实施细则。落实扩招生源及贯通培养学生获取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在校学生取得证书可根据实际情况免修课程或者抵减学分。三是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书证融通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的系统优化,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衔接,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要科学解读、深入落实,确保学生能根据政策要求和个人需求制订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方案,避免“学习是为了考证”的误区,提升学生复合型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合作伙伴: |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 | 中国职成教育网 | 中国高职高专网 | 天大职教发展研究中心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 | 教指委网站 | 行业协会网站 | 各省职教网站 | |
友情链接: |
河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世界技能大赛 | 就业网 | 中国教育网 | 中国护士实习就业网 | 新华网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人民网 | 北方网 | 教育部 | 海河教育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