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职教网讯 >

职业教育需要家校协同,大爱育人

2021-12-28 15:00:49
分享到:
近日,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李井奎在凤凰网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制造业产业升级中日益增长的专业技能人才需求与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现状,提出了“职校生比大学生就业容易,为什么人人还都想上大学?”的灵魂拷问,促使人们对职业教育政府热、企业热、学校热,家长考生冷进行反思。

  近日,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李井奎在凤凰网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制造业产业升级中日益增长的专业技能人才需求与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现状,提出了“职校生比大学生就业容易,为什么人人还都想上大学?”的灵魂拷问,促使人们对职业教育政府热、企业热、学校热,家长考生冷进行反思。

 

唐宁校长在厦门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上作报告。
 

  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外,是否还应该从职校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方面寻根溯源,分析原因,精准施策?

 

唐宁校长(后排右一)与同学们在学校惧船文化周期间出海体验帆船运动的魅力。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厦门城院”)校长唐宁从 2019年接受了教育部行指委办公室委托课题《职校生家校协同策略研究》后,就如何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完整链条,建立促进职校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实现高质量就业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报总编辑李珊与唐宁校长进行了对话,为系列报道《选择》画上了句点。


       李珊:您是如何找到家校协同这个切入点的?
 

  唐宁 :我从 2012 年到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任职后就一直在关注我们生源和毕业生的变化。通过多年的跟踪分析,我发现进入职业院校的孩子普遍存在几个问题:一个是可能因为学习能力不强,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 ;一个是自信心不高,属于人们眼中被考试“淘汰”而进职校的孩子;还有一个就是家庭环境中存在父母学历、收入不高的现象。这些问题促使我开始思考: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类型特征是什么?什么才是适合职业教育的育人方式?如何解决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间出现的“断档”、“脱节”现象,确保职校生顺利成才?
 

  2019 年,教育部行指委办公室委托我们做一个以《职校生家校协同策略研究》为主题的课题,促使我们团队通过实证研究调查,再结合厦门城院的实践探索进行破题。
 

  李珊:很多人会觉得,进入职业院校后,学校就是育人主体了,家庭的责任相对较轻。你们为什么觉得家校协同对职业教育很重要呢?
 

  唐宁 :因为职校生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庞大群体,正处在一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间窗口。他们在学习基础与家庭条件、学习成长环境变化、学习成长目标变化、学习成长路径变化方面都与普通教育下的学生不太一样。如何因应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育人,家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李珊:你们在接受这个课题后,初期调研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唐宁: 综合各种文献资料看,我们发现目前职业院校(含高职、中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和策略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特别是从已检索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发现其中定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研究缺乏。因此觉得有必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校生家校协同育人策略,丰富职业院校与职校生家庭的协同教育实践。
 

  李珊 :你们团队是如何开展实证研究的呢?
 

  唐宁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既有来自高职,又有来自中职的,既有管理者又有一线教师。在调查对象的选取方面,我们选取了东部沿海地区(福建厦门)、中部内陆地区(河南焦作)、西部边远地区(甘肃临夏)的中、高职学校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广泛性。
 

  李珊 :你们 的问卷调 查 是 如何设计的呢?
 

  唐宁:我们根据当下职业院校和家庭合作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职校生的成长环境、家校责任义务边界、家校协同观念认知、职校生家长的成长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五个维度设计问卷,具体由“教师卷”、“学生卷”、“家长卷”三部分组成。我们的电子问卷调查活动是通过问卷星平台来进行问卷的发放、回收和数据分析的,共收回有效问卷六千多份。 
 

  李珊: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能看出什么问题呢?
 

  唐宁 :先来看第一个维度“职校生群体家(尤其高职生)的家长来自农村的居大多数,而且学历普遍偏低,有一半多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职业以自由职业者或者其他职业居多。
 

  “家校协同观念认知”方面,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对家校协同观念认知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沟通交流频次不够、专业教师和家长之间联系少、三方能同时对话的机会更少、职校生家长在家校协同中显现出被动的状态等方面。
 

  “家校协同育人专项培训需求”方面,教师对家校协同育人专项培训需求意愿最大,家长其次,学生对家校协同育人专项培训的需求意愿小。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责边界”方面,当家长被问及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责任时,大部分家长的回答都是停留在保证孩子温饱、负责孩子的起居生活方面,在学习方面只是偶尔过问,显示出家长们在教育责任意识这方面相对较弱。
 

  最后一个“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方面,高职家长卷数据分析统计表明,七成多的家长希望学校指导家校协同育人。家长们普遍希望家校协同专项培训中包含理念、方法、案例分享等内容。
 

  李珊:综合这五个维度的分析,课题组发现家校协同的问题症结在哪里呢?
 

  唐宁: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职校生群体家庭教育的条件支撑普遍呈现先天不足的现象,主要是受限于职校生家长的学历层次和职业,造成职校生家庭存在家庭经济弱和家庭教育能力不足的情况比较多。职业院校(师生)与职校生家庭(家长)对家校协同的教育价值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在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上存在差异,协同育人的实践成效不容乐观。此外,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定位和职责边界不够清晰,家校协同育人的激励约束制度和协同机制不够健全,家校协同育人的支撑平台缺失,让我们意识到职业教育家校协同育人的目标和行动策略亟待优化。
 

  李珊:根据发现的这些问题,课题组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唐宁 :我们本着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为应对策略提供重要支撑。认为首先在公共政策价值引导层面,需要提升职教地位、优化职教类型定位、增强职教适应性。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已经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因应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得以正常学习和获得职业发展。因为学生家庭条件的差异与普职分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比如说,家庭条件良好、父母学历高,重视教育的学生有可能通过学校以外的教学服务和各类学习资源来加强各种应试准备,从而更具考试优势,进而可以选择到心仪的学校学习;而那些因为考试被动分流到职校的孩子,如果没有新的环境外力推动他们向上,则可能会表现越来越差,有可能造成困难家庭的代际传递,这关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其次,要营造家校协同环境,就需要通过明确职校生家庭的教育功能和家长的职责定位,从法律层面激励营造家校协同环境,更新家校协同理念,来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最后,要优化家校协同策略,通过形成“三好”育人目标共识,践行“大爱教育”方式,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李珊:为什么课题组会把培育“三好”人作为家校共育的目标共识呢?
 

  唐宁 :这是因为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当前职校生家校协同育人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与学校在育人目标上缺乏清晰可交流的共识。即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学生应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缺乏经提炼通俗易懂可传播的培养目标共识。如果有了这样的基本共识,家校协同行为效果势必会有大的提升。因此,课题组结合在厦门城院的多年探索实践,提出将“把心安好、把事做好、把话说好”的“三好”作为育人目标共识。
 

  具体来说,“把心安好”首先要把“思想政治之心” 安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明理力行、有家国情怀的云顶学子 ;其次要把“匠心”安好,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知识、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始终心存敬畏,崇尚劳动,崇尚技能,远离不良诱惑;保持初学者心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同时还要把“身心”安好,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信心,安于做一名有职业尊严的劳动者。
 

  “把事做好”意味着要把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成效、增强就业竞争力这些“专业学习的事”做好,把提升生活技能、勇于担当责任的自我管理的事做好,通过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热诚关爱他人把“社会的事” 做好。
 

  “把话说好”则是要求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成为自己学习的建设者,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框架,要想方设法利用学校的舞台和讲台,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以及运用新媒体的表达能力,站在受众感知感受的角度有效传递事理和情感,把“做好的事” 说好。
 

  李珊:在具体实践中,您有什么切身的体会呢?
 

  唐宁 :从 2016 年开始,我开始通过“校长三课”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就是“开学第一课”为他们职涯规划树立信心,大学期间通过“校长沙龙”与他们共话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毕业时的“最后一课”为他们开启人生新旅程送上“扬起自信风帆”的祝福。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对城院毕业生做问卷调查时,不少学生对“校长三课”印象深刻,比如有的学生因此加入了学校的帆船队,代表学校在国内外赛场上摘金夺银;还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出现在我们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的考场上。
 

  职校的孩子也许在应试教育中表现得不如人意,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在人生的考场上永远落后一步。只要教育得法,他们的人生一样可以出彩。
 

  所以我为这些孩子写了一首《云顶学子》之歌,歌词是“云顶岩下鼓波浪 / 清风满校园/ 我要扬起明德的风帆 / 奔向前方那光芒 ;云顶岩下鼓波浪 / 大爱满校园 / 我要扬起强技的风帆 / 奔向前方那光芒;云顶岩下鼓波浪 / 凤凰满校园 / 我要扬起自信的风帆 / 奔向前方那光芒。”
 

  第一段点明了厦门城院校园“背靠青山云顶岩、面朝大海”的地理位置,以及校园大美之所在、精神之所在,光芒即“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第二段的“明德、强技”为厦门城院校训“明德强技、笃行致用”的核心要义,德技并修也正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育人的基本要求,“大爱”教育是学校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核心理念和校园文化之一 ;第三段的“凤凰”,一指满园凤凰花开,为厦门校园情怀(如迎新和毕业)集结的意象所在,一指“凤凰涅槃”,代表了新生与希望。这三段也代表了学生在城院三年求学生涯的三个不同阶段。
 

  李珊:接下来在家校协同方面厦门城院还有什么计划呢?
 

  唐宁 :我们认为,职业院校要主动与妇联、基层社区加强合作,关心关注职校生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承担起开展家校社沟通协作的责任,通过建立专门的工作团队和平台以及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职校生家长培训与交流分享活动,更新职教和家教理念。我校与厦门市妇联将合作共建市级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基地,开展全市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实践指导与社会服务相关事项,为促进全市家庭教育研究和家校协同育人做出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引导家庭和院校对职校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达成共识,引导全社会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实现路径达成共识,按照家校协同“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改进育人方式方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