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19岁进入湘钢,从学徒干起,艾爱国在焊接岗位上工作了50多年。“没有焊接,一块块钢板就不能变成产品,焊接工艺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他说。
五十余载耕耘路
艾爱国用执着、坚守与创新
在攀登技术高峰的同时
也将自己铸就为技艺的高峰
缕缕艾草香,悠悠爱国心
2022年2月7日,农历新年后的首个工作日。
艾爱国像往常一样,走进了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厂区。从家里到厂区两点一线,艾爱国穿着一件洗得泛白的蓝灰工装,一双穿了多年的工作皮鞋,骑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在这里,他已经度过了半个多世纪。
自打19岁进入湘钢,从学徒干起,艾爱国在焊接岗位上工作了50多年。“没有焊接,一块块钢板就不能变成产品,焊接工艺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他说。
艾爱国的工作是给每一个钢种把脉,通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掌握材料组织、成份,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和钢材料最匹配的焊接方式。
几十年的刻苦钻研,他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2021年6月,艾爱国荣获“七一勋章”。
艾爱国最擅长的是焊紫铜,这是让很多焊工都望而却步的领域。因为焊接一处要把整个铜件加热到七八百摄氏度,烫得让人难以接近。从生疏到擅长,艾爱国的秘诀就是“拼命”。
1983年,原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多家钢铁企业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如何将风口的锻造紫铜与铸造紫铜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是项目的最大难关。当时还只是一名普通焊工的艾爱国,主动请求试一试。他提出,采用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但是该工艺当时国内还没有先例。
在超过700摄氏度的高温材料旁,艾爱国用湿棉被挡住身体,用石棉绳缰包住焊枪,持续奋战。寒冬腊月里,外面飘着鹅毛大雪,而他一身的工作服却拧出了汗水。在同事们眼里,拿起焊枪的艾爱国就像是一个“拼命三郎”,简直是用“特殊材料做的”。
整整5个月的奋斗后,经X射线检查,艾爱国焊的21个风口全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而他已经记不清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调整了多少次,焊接实验做了多少次。正因为在这次攻关中表现突出,艾爱国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凭借着这股拼命的劲头儿,他在技术上从不满足,先后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退休后,艾爱国被湘钢返聘为焊接顾问,如今已经72岁的他,仍带着徒弟,在湘钢板材焊接实验室,继续同一个个焊接难题“较劲”。
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的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奉献。
近些年,艾爱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了培养新人上。艾爱国说:“焊工是易学难精。没有爱好,就不会动脑子,就是机械式地干活。”因此,他常利用空闲时间总结经验,先后提炼出四项先进操作法,并且主审和参审了多部焊接丛书,并把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
虽然已过古稀之年,老伴和女儿也多次劝他停下工作去享享清福,艾爱国却说:“这是我一辈子离不开的岗位,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来源:《中国工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