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岭深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徐立平的身影很容易辨认,明显倾向左侧的肩膀,一条粗一条细的双腿,提着工具箱的双手。如果凑近,也许还能闻到一股火药味。
将岁月隐藏于秦岭深处
守护的是星辰大海的征途
当一道道光芒刺破暗夜飞入苍穹
璀璨星空
都闪动着勇气与责任写就的诗行
陕西秦岭深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徐立平的身影很容易辨认,明显倾向左侧的肩膀,一条粗一条细的双腿,提着工具箱的双手。如果凑近,也许还能闻到一股火药味。
他是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负责给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推进剂药面“动刀”整形。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且全世界范围内目前都无法完全用机械代替。
徐立平每天上班进入厂房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一打开工作间所有的门,挂好每一个风钩。对他来说,每一扇门都是危急时刻的紧急出口。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整形,听上去让人费解,实际上,是因为固体火药极其敏感,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要把凝固后如同橡皮泥似的药面修得非常平整,才能在发动机点火后,使火药按照预定走向燃烧。
固体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含有粗糙的颗粒,技术工人用刀的力道很难把握,一旦切削多了或者留下刀痕,造成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火药就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导致发动机偏离轨道,甚至爆炸。
对徐立平来说,与火药的每一次“亲密接触”,危险都如影随形。在确保切削精度的同时,还要拿捏好切削的速度。火药的摩擦感度很高,过快切削产生的摩擦力有可能产生静电,一旦速度过快,微小的火花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由于国防建设需要,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的燃料含能量愈来愈高,一位专家这样形容其风险:“用一个小钢球顺着药面滚上半米,这些高敏感的火药就会被点燃,而其燃烧的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
怎样更好地改进刀具、提高整形效率、确保安全性,是徐立平一直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徐立平根据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整形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设计、制作和改进了几十种刀具。其中一把刀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操作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都得到了有力保证。
从业35年,徐立平练就了一手“精雕细刻”的绝活,将药面误差控制在0.2毫米,比要求的0.5毫米的误差少了一半多。只要用手摸一下,他就知道如何修整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药面,经过他整形的产品保持着100%的合格率。
尽管不能完全替代手工操作,徐立平所在的工厂一直努力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数控技术,引进了国内最大的立式整形机。然而,要将如此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药面整形,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熟悉和使用设备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得多。
经过不懈努力,徐立平逐步摸索出适用于各种燃速推进剂的整形参数,并针对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整形刀具。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数控整形机在推进剂药面整形工序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
多年来,徐立平一直像走钢丝一样与火药为伴,甘于寂寞。有人问徐立平“图什么”,他回答说,再危险的岗位也得有人去干。
徐立平曾开玩笑说,希望他们这个岗位都失业,那样,就可能没有这么危险的操作了。不过,每当他看到火箭发射、飞船上天,那种自豪感又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