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人物.访谈 >

韩雷: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中切不可忽视对劳动意识的培养

2022-07-14 14:36:17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劳动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式,主要指行为主体的人形成的对劳动客体、劳动态度、劳动意义、劳动价值判断和劳动价值选择的主观映像,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人所特有的对于劳动和如何对待劳动实践所呈的基本观点。劳动意识的强与弱对于行为主体能否形成对劳动的正确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我们所熟识的,正确的意识对于行动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劳动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式,主要指行为主体的人形成的对劳动客体、劳动态度、劳动意义、劳动价值判断和劳动价值选择的主观映像,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人所特有的对于劳动和如何对待劳动实践所呈的基本观点。劳动意识的强与弱对于行为主体能否形成对劳动的正确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我们所熟识的,正确的意识对于行动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需在劳动教育中注重对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首先,通过对劳动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这样才能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作为职业院校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意识也有助于他们成为大未来的国工匠。因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成为大国工匠的必备精神素养。具体而言,劳动意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什么是劳动,劳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是开展劳动教育必然要向学生所澄明的问题,否则劳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此,在劳动教育中应首先向同学们阐明劳动的类型(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说明劳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劳动是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并在此基础上,讲明劳动的目的、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的价值,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形成对劳动的基础性认识,才能明确劳动教育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
 
  使学生逐渐形成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劳动意识的核心内容,也是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之一。劳动精神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过长期的感悟、磨砺才能真正形成。劳动精神是人们克服困难、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可以促使同学们形成趋于公益、乐于奉献、趋于崇高的道德情操,并由此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最终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这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也是锐意进取实现,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劳动情感。劳动情感不仅指对劳动的热爱,而且也包括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劳动情感的外延较为宽泛,具体包括:正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勤俭节约、体悟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等。可以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情感,才能形成对劳动的重视,才能主动将自己融入劳动人民之中。
 
  综上所述,劳动意识教是劳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的应然之举。因此,作为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中不能忽视劳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使其融汇到劳动教育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得劳动教育发挥其应有之效。

       作者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雷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