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跃升,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跃升,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上线专业教学资源库70余个,新增在线课程近千门,均超过去年半年的新增数量……作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下称智慧职教平台)自3月上线以来,推动了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资源建设。
数字化是当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契机,也是重构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关键一招。如何紧抓这一契机,用数字化思维系统谋划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成职业教育的现代范式?《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为此专访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
他表示,数字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是我国职业教育进位赶超、变道超车的重要契机。要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使职业教育成为产业进步的参与主体、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系统性变革,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人才多样化成长需求。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延伸和升级
《瞭望》:6月上旬智慧职教平台进行了更新迭代,具体有哪些变化?
陈子季:此次更新迭代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架构更立体。由单一的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升级为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教材资源中心四位一体的大系统,各中心之间相对独立、相互衔接,整体架构层次清晰、资源内容立体饱满。
二是资源更富集。除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原有的课程资源外,新增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师学习培训、通识教材信息、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资源,无论数量,还是类型,都远超旧有版本,能基本满足不同学习主体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三是应用更丰富。除原有应用场景外,新增个性化推荐、智能化搜索、单点登录等应用,也新增了实训教学、干部管理培训、教师专业培训、基地管理、教材选用等11项新应用,不仅能够实现智慧学,还能服务智慧教、智慧管、智慧评。此外,智慧职教平台的管理界面和职业院校数据中台工作也在同步规划和推进中,将为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和科学化、精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瞭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哪些特点?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什么不同?
陈子季: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延伸和升级。与此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相比,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具有三个明显转变。
一是由工具向理念转变。职业教育信息化阶段,信息技术一般被作为辅助性、工具性的应用,处于教育的从属和边缘地位。职业教育数字化阶段,将更多被视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渗透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二是由单一向系统转变。职业教育信息化阶段,无论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还是数字化教材、数字校园建设,大多是单一的专项工作,缺乏系统集成。职业教育数字化阶段,我们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平台通、数据汇、资源全、决策智”的目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出一套支撑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职业教育生态系统。
三是由分散到集成转变。在职业教育信息化阶段,各地各校的课程、虚拟仿真实训、教材等信息化资源,零散分布在不同平台中,边际成本高、规模效应低。在职业教育数字化阶段,我们以智慧职教平台为依托,汇聚了职业教育近20年沉淀的信息化资源,既是一次大集成,也是一次大检阅。
全方位系统性变革职业教育
《瞭望》:职业教育数字化会给职业教育带来哪些变革?
陈子季:数字化对职业教育的变革是全方位、系统性的。
一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加高端多元。新一轮科技革命需要大量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和“单一职业为依据”发展定位逐渐不适应信息时代需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加快育人观的转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坚持职业教育的多重价值追求,基于多元人才质量观念,培养大量中高端人才,服务未来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二是职业教育的治理体系更具智能特征。智能化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大规模社会化协同,提高教育管理、决策与评价的智慧性,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职业教育管理将逐步走向“智慧管理”模式。职业教育智慧治理体系的总体架构是:学校构建校本数据中心,实现对学生、教师、教学行为等全流程全时数据采集监测;国家、省级信息管理平台汇聚实时数据,促进数据的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有序流动;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力度、深度和效果,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智能管理,实现个性化、精准资源信息的智能推荐和服务,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逐步形成“数治教育”新体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三是职业教育的评价模式更趋个性全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教育评价在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转变。通过更加多样化、智能化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采集分析,实时反映学生的知识状态、学科素养、认知能力、学习风格、注意力、情绪情感等,真实地测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从知识领域扩展到技能领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促进学习者发展。
《瞭望》:回望职业教育信息化一路升级迭代的过程和经验,你对职业教育数字化有什么新认识?
陈子季: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早,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推出一系列重大项目和重点举措,取得了较大进展,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打牢了基础。近期职业教育数字化工作加速推进,加深了我对职业教育数字化工作的理解。
一是数字化的本质是重构教育生态。长期以来,信息技术一直仅仅被当作是教育工具。这种窄化的观念,束缚了教育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不能局限于工具性应用或细枝末节性的修修补补,而应作为一种整体性系统变革的契机,这种变革不是数字化与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通过数字化思维重构教育生态。
二是数字化的关键是需求导向、应用为王。教育信息化、数字化通常被认为是技术性问题,是锦上添花的工作,以至于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为技术而技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误区,模糊了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考核评价、服务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初衷。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关键要坚持需求导向、应用为王。
三是数字化行动要成熟先上、分步实施。教育信息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按照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成熟先上”“分步实施、持续完善”的思路,在“产权无争议,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甩开膀子、迈出步子、闯出路子、干出样子。
《瞭望》:为什么职业教育数字化要强调“应用为王”?
陈子季:我国教育信息化提出已近20年,虽然取得一些成绩,却始终没能达到预期。有人认为是设备不成熟、网络不先进等硬件原因,有人认为是平台不兼容、数据不互通等软件原因,还有人认为是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员素养不够等原因。这些观点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这些观点的确解释了个别问题、个别现象;说不对,是因为这些观点没找准教育信息化病根。究其原因,在于我们一直在考虑“怎么办”,忽略了“为什么”,教育信息化工作没有抓准“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考核评价、服务行政管理”的面向,没有明确“应用为王”的核心理念。推动教育数字化,就必须引以为鉴,抓准“应用”关键,以应用统领教育数字化各项工作。为此,我们确立了应用为王的理念。
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
《瞭望》:如何满足职业院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对优质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陈子季:满足这一需求,关键要坚持内容支撑、应用牵引、育人为本,持续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是坚持内容支撑,持续丰富资源。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自下而上、动态管理,注重过程、注重效能”的思路,制订资源准入退出、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规则,激发多元主体开发资源和持续更新的内在动力,增加资源总量、提高资源质量,搭建支撑学生学习、教师教育、学校管理和面向社会提供优质资源的平台,适应职业教育学生技术技能成长需要。
二是坚持应用牵引,拓展服务功能。健全完善结构优化、区域均衡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确保学习者享有优质便捷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使用效率。开发国家级实时监测、在线分析预测及综合优化调度系统,根据学习者个体特点与差异,智能化选择或推荐学习资源,提供在线辅导答疑,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鼓励企业将数字教学资源作为继续教育和培训平台,认可员工通过平台学习的成果。
三是坚持育人为本,赋能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营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智慧学习环境,弥补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引领职业教育理念变革、思想变革、方法变革、实践变革,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跃升,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瞭望》:对下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什么考虑?
陈子季: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远谋划、更实举措切实推进智慧职教平台建设。
进一步增加资源数量、提高资源质量。一方面继续汇总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教师能力培训、教材、终身教育等资源,增加平台资源总量;另一方面在浙江、江西、青海、湖南等省份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试点,遴选百所职业院校开展数字化试点,持续推进资源使用反馈和方式创新,提高资源质量。
进一步拓展应用模块、丰富应用场景。迭代升级智能化搜索引擎和推荐模块,方便学习者检索资源,智能推荐符合需要的内容。坚持需求导向,根据社会公众使用需要,开发新的应用模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应用服务。
进一步建立标准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建立系统完善的资源开发、接入运维、监测评价、安全保障等标准体系,提供“一号通办、一站直达、一键击穿”的职业教育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进一步强化安全保障、持续推进建设。明确“谁管理、谁建设、谁运营、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责任,从物理环境、主机、系统、应用、数据等方面升级基础设施。因需配置服务器和带宽资源,确保信息系统畅通运行,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来源:《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