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三教改革 >

基于“三教”改革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

2022-01-22 20:40:56 (节选自《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3第1期) 曾庆伟,张君第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三教”改革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事关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三教”改革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事关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一、铸就培育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1.引进技能大师。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技能大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搭建技能大师交流研修的技术平台,挖掘和传承绝技绝活,采取师徒结对等形式,言传身教,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有利于工匠精神的薪薪相传。
 
  2.打造教学名师。在教师队伍中,遴选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扩大行业影响,逐步形成名师引领的教学团队。在名师的教学示范、科研模范和学风典范的影响下,促进教师团队整体水平提升。同时,名师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高尚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成长成才。
 
  3.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双师素质是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保障。职业院校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开展企业挂职锻炼和教学培训等,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要深入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增强自身素养,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做到自身素质要过硬,方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游刃有余。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学院兼职教师,组建双师教师团队,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创造条件。
 
  二、建设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质量教材
 
  教材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关系着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近二十年以来,虽然解决了种类和数量的不足,但由于教材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教材编审、选用、评价的体制机制尚未成熟,部分内容与岗位要求存在着脱节现象,导致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
 
  职业院校应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开发融入工匠精神的优质教材,从源头上提高培育标准。在教材建设方面,要围绕教材编写主体、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保证教材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契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章立制,强化流程管理。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教材建设发展规划,进行教材思想政治审查,对教材建设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决策,制定教材的准入、建设、评价与淘汰管理办法,严把教材源头关,构筑教材质量坎。二是校企双元,深化产教融合。教材建设质量提升的关键是产教融合。校企共同组建编写团队,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交流,深入分析研讨教材体例、内容,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转化为教材内容,实现教材蕴含的知识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吻合。三是改革创新,丰富内容形式。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纸质教材、课程资源和网站支持平台等载体进行整合,添加丰富的图片、影音、动画等多媒体内容,将纸质教材无法展示的工作场景、过程及抽象理论等以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形成开放式、动态化的立体化教材。
 
  三、拓展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载体
 
  高职院校应以“三教”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任课教师要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一线生产项目为载体,以真实场景再现为手段,以行业标准组织实施过程考核,达到培养学生职业品格、提升综合素养、启蒙工匠精神的目的。
 
  1.以思政教育为抓手,融合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工作态度与工作行为。工匠精神是“立德树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3]。职业院校要加强工匠精神培育,不断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认同感,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需要认真梳理当前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整合各种资源,搭建各类平台,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将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并不断增强针对性。
 
  同时借助思政课堂,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中。采用项目教学、模块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分解、细化。例如,思政教师可搜集一些古今中外关于工匠精神的典故作为课堂案列,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加深其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以实训基地为平台,传承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广泛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其实训基地作为产教融合助推器和校企合作大平台,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摇篮。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应按照生产标准建立一批技术技能训练的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管理标准,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以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原则,全面融入企业的生产标准、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同时,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严格训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耐心、细心、用心、精益求精等优良品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领悟,树立对工作的敬畏、对事业的专注、对责任的担当,达到预期目的。
 
  3.以技能大赛为依托,强化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目前已形成国赛、省赛、校赛三级技能竞赛体系。随着各级竞赛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水平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响力持续增强,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5]。技能大赛对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技术水平硬实力提升的同时,还要注重工匠精神等软实力的培养。
 
  通过竞赛,师生深刻认识到精细化是职业技能的灵魂,做到极致是努力的方向,从而逐步培育和形成师生的工匠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成为“大国工匠”的理想和信念。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