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从实际的工作内容出发,主要包括生产实际和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关键性的原理知识、操作性的实践知识、灵活性的经验知识以及发展性的德育知识等。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学以致用为原则重构教学内容
相关课程教学标准、职业标准等文件、规范的要求是教学内容选取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学内容要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对接职业标准或职业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基础上,融入体现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1+X”证书及有关技能大赛要求,结合不同的生源对象及学生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从实际的工作内容出发,主要包括生产实际和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关键性的原理知识、操作性的实践知识、灵活性的经验知识以及发展性的德育知识等。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进行重构,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内容重构时不仅要考虑学生掌握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还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职业素养。所以,在教学内容重构时,应该以项目、任务或案例等为载体,结合专业特点,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有机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育人新要求,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将这些内容和要求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有序化处理或者模块化的重新组合处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项目为载体进行内容重构;对于知识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案例为载体进行内容重构,从而满足学生适应工作岗位任务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实施中,可以根据重构的教学内容,编写新型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便于学生更好地利用这些教材学习相关教学内容。
二、以突出学生主体为原则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由教学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因为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受众是学生,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每次课的教学方法就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等进行合理选择,要突出教学的实效性。
(一)以满足学生职业成长要求为原则优化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要求,也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教学实施的出发点,也是教学实施效果的检验依据。因为高职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如:有的是参加普通高考、有的是参加技能高考、有的是参加单独招生考试、还有的是扩招,所以,对于同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类型的生源,在目标不能低于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要进行适当完善优化,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确定具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还要结合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树立教学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观点,确定素质目标。
(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本次课教学内容特点,对照课程标准及课程整体设计,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对完成教学目标的地位;通过分析本次课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及技能与已经完成的教学内容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对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进行教育化处理。如:对于专业认知性的课程,可以考虑采用案例教学法,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考虑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或营造工作场景的情景教学法。
(三)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主要是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必须是多维度的,是授课教师确定教学的起点。一是进行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情况及学习特点的调查分析,二是进行学习环境及学习资源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学生学习本次教学内容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中职毕业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因为对有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可以采取讨论法为主;而对于普高毕业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为了使其尽快掌握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为主。
(四)选择最易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中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是否能够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对后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学重点的确定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教学难点是教学内容中学生难以理解领会、难以操作、容易出错的知识技能点,也可以是职业素养等难以达成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教学目标达成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可能存在的矛盾。教学难点的确定,主要来源于学情分析,一是可以根据历年的教学效果反思及毕业生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入职时不适应的问题来确定。二是可以根据当前学情分析的结果进行研判。把握好了本次的教学重难点虽然至关重要,但如何突破重难点则更为重要。比如:如果重难点问题能够解剖成若干个较易理解的组成部分,则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或任务驱动法;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原理性知识,可以采用动画演示法。
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要把学生的成长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主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教学反思的依据。所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同时,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的行为分析。
(一)强化过程评价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的知识技能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过程评价,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现场测试,然后通过结果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通过过程评价,了解学生当前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二)探索增值评价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使全体学生受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增值评价,不搞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而是以每个学生自身为对象,将课前的学情分析与课后的学情分析进行对比,看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的个体性评价到整体性评价,体现教育的增值性、成长性,通过增值评价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的目的。
(三)健全综合评价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多元的,包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的全面综合达成度。所以,在教学中同样要健全综合评价,设计全面考查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多维度的体现过程与结果性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状态。
教学评价既是教学效果检验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依据。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评价效果为逻辑起点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回望教学过程,充分反思总结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