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时评 |熊丙奇: “先进制造业新增员工70%来自职业院校”:漠视技能人才的成才观该抛弃了

2022-08-24 11:03:31 羊城晚报
分享到: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我国职业学校开设专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术技能保障。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我国职业学校开设专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术技能保障。(央视网8月23日)



 
       1000万、70%,这给学生与学生家长传递的信息是,虽然不少学生受“学历社会”的成才观影响,追逐接受普通教育,成为学术人才,但社会需要最多的是技能人才。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偏见和歧视,不但会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技能人才的培养,还会人为堵死学生的成才选择。我国的职业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而社会舆论也不宜再炒作、渲染教育的分层功能,让本应该接受职业教育,成为技能人才的受教育者,也“看不起”,或者“逃离”职业教育,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与职业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存在给学生灌输“不要做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低人一等”的“劳动、职业等级意识教育”,诸如“不好好读书,今后你就做工人”“知道劳动很辛苦,就好好学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学校老师和家长或许希望以此让孩子努力学习,成为“比技能人才高一等”的“人上人”,但他们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即便高考录取率提高,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总会有相当比例的同龄学生不得不从事技能职业,那么,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职业,会认同自己从事的职业,并产生职业荣誉感吗?
 
  我国高中教育采取普职二分的教育模式,中考后的普职分流令不少家长和学生感到焦虑,就和这种教育观、成才观密不可分。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要成为自己一直教育不要成为的那一类技能人才时,就难以接受,而学生也认为自己早早地在中考阶段变为了“失败者”。为此,质疑“普职分流”制造“普职分层”,要求提高普职比例。可是,“普职分层”,是包括社会舆论在内的评价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或者说,社会舆论看不起职业教育,是阻碍职业教育发展、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而就是提高普职比,如果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也无法消除家长的焦虑。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的普职比为6.5:3.5,可是,各地中考中,家长们的普职分流焦虑还是现实存在。
 
  社会需要更多技能人才,大比例的受教育者注定要从事技能工作,这就需要反思“崇尚学历,漠视技能”所带来的对发展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这会影响我国整体教育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不少本应该进行职业教育的院校偏离职业教育定位,而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另一方面,就是适合学习技能的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学习技能,都往往出于无奈,是不能进入普通院校“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影响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
 
  对此,我国已经在政策层面上做出重大调整,今年5月1日实施的新《职业教育法》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教育类型。这意味着受教育者选择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别的,职业教育要和普通教育融通协调发展。当然,要把职业教育建设成与普通教育完全平等的类型教育,并非易事,不但要扭转我国社会存在的唯学历、唯名校用人观,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还需要构建新的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舆论生态。尤其是家长,不能再给孩子灌输漠视技能人才的成才观,这会堵死孩子的成才选择和人生发展。在孩子“不得不”成为技能人才时,家长怎么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呢?要让每个孩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是都让他们成为学术人才,而是拓宽他们的成才选择,让每个选择都有出彩的机会。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