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浙江交院学子三下乡走进慈溪观海卫:探访传统手艺人的匠人匠心

2022-07-12 20:30:00
分享到:
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经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吆喝声离我们越来越远。为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和了解,彰显青年学子勇于承担传承使命,2022年6月27日至7月2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寻心小分队”走进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探寻独具匠心的民间手工艺人,从中感悟工匠精神,汲取前进动力。

  MVE网浙江讯(通讯员:邵丹倩)   仿宋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经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吆喝声离我们越来越远。为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和了解,彰显青年学子勇于承担传承使命,2022年6月27日至7月2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寻心小分队”走进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探寻独具匠心的民间手工艺人,从中感悟工匠精神,汲取前进动力。

 
  手艺人守的是百年不变的匠心

图为裘永水为实践队员讲解棕棚制作
 
  一提起“裘氏棕棚”,观海卫镇无人不知。裘永水一家三代都是棕榈匠,他自从16岁入行起,一做就是43年,如今快60岁的他依旧还在坚持做棕棚。“一张棕棚床的床框要做一天、缠绕床面要三天,一年最多也就只能做到百来张床。”裘永水一边向实践队员展示棕棚的编制一边说道:“一张好的棕棚床韧性极好、受力均匀又防潮透气,可以睡一辈子。”据裘师傅介绍,该床难得不是编的过程,更难在计算,想要编制出彼此相连的方块印记,需要十分精确、细致的思考计算,错一步就可能打乱整个格局。就是这一辈子一张床的信念,让裘师傅始终兢兢业业、认真细致,他的高超技艺也让不少的顾客慕名而来。“以前做棕棚,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现在做棕棚,是真的喜欢做,我们家时代都在做这个,希望能将百年的手艺传承下去。”裘师傅深有感触的说道。
 
  手艺人传的是民俗文化的使命

图为王聪芬与实践队员合影
 
  一捧普通的面泥,赋予了各种工艺的锤炼后,在一双巧手的精雕细捏下,形状各异的人物,就生动逼真地呈现在大家眼前。65岁的王聪芬是一名面塑艺人,实践队员走进她家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她一柜子的面塑作品。“现在年纪大了体力不好了,但是只要开始做面塑,通宵不睡觉我也不觉得累。”王聪芬向队员们诉说到,自己接触面塑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自己是真的热爱这门艺术,“我第一次接触面塑是很小的时候看外婆做过,再次接触是在2014年,客户女儿要结婚了问我面塑产品哪里可以买到,我说我也会做,她就让我帮忙,没想到这一做就再也停不下来了。”王聪芬说现在逢年过节、办喜事的时候顾客都会来定,自己也会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创作,通过面塑将生活感受传递给大家。如今,她已成为卫前中学的外聘教师,把面塑艺术带入学校,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这门艺术。
 
  手艺人承的是创新和未来
 
图为“外婆的家”小店部分陈设
 
  鸣鹤古镇里有一间极具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品味的咖啡店“外婆的家”,店主毛毛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她选择在外婆的老宅进行创业,“传统的越窑青瓷可能不能被青年人选择,但传统手工艺可以有所转型,做应时而生的现代工艺,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手艺,制作年轻人喜欢的工艺品。”毛毛向实践队员介绍道。自从接触到越窑青瓷后就爱上了这个古老的手艺,希望能够用年轻人的方式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她始终秉承着“生活态”的传承态度,让“越窑青瓷”融入生活,毛毛还会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传播自己的作品和青瓷文化,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图为实践队员于鸣鹤古镇前合影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手艺钻研中,手工艺人默默地用双手承载起历史的温度。通过此次调研,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更深刻领会到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文化价值。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提高文化认同,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光荣使命,充当手艺价值的阐释者与传播者,为民间文化传承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