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专产融合 校企融通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022-10-07 11:13:56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重以产业为引领,以专业为基础,将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教学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在师资、教学场地、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到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专产融合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专业+”新型专业结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始终以服务区域地方产业为目标,培养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多年来,学院注重以产业为引领,以专业为基础,将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教学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在师资、教学场地、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到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专产融合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专业+”新型专业结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多元化师资队伍融入
 
  推动专业与产业的融合
 
  学院注重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推进专业建设,与20余家企业签订“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2021年学院获批江苏省电机产业学院建设点,202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学院拥有4名江苏省产业教授、40余名常州市产业教授、8名校级产业教授,学院还选派15名骨干教师到企业作为“校代表”,聘请15名企业精英作为学院的“企航师”,打造多元化师资队伍,让产业精英进入人才培养的核心区域,把脉专业人才定位,推动专业建设和教育模式升级,使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一致。通过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融入,形成“闭环选拔、循环培养、双轨互聘、对流考核”的“闭环对流”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做到“四个共同”,即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效果。在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修订、产教融合课程开发、产教融合教材编写、校企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及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校企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专业与产业紧密联系,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效推动产业与专业的深度融合。
 
  校企共建“研习工厂”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融合
 
  校企共建“研习工厂”,设有项目研习中心、校企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引入企业先进的研发设备、前沿的专业技术、优秀的工程师,以研发项目为依托、学生为主体、团队为单位,通过课程培训、综合实训、系统开发、学科竞赛等模块,将企业研发和生产任务流程中的复杂工程案例应用于教学,将企业、职场和岗位的用人要素融入教育教学,使学生真正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研发,以研发成果反哺教学,一方面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让教学内容紧跟专业技术前沿知识。同时,“研习工厂”对产业领域内合作企业开放,用于企业员工及客户培训等,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依托“研习工厂”,学院构建了“2+3+4+N”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2”指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创新竞赛活动的2个维度;“3”指项目研习中心、校企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共3个实践中心;“4”指训练过程分为基础、综合、工程和创新4个模块;“N”指共有机器人、嵌入式、无人机等N个团队。校企共建“研习工厂”,从人员、场地、设备、课题及教学等方面,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融通。
 
  建立社会反馈的多维度闭环评价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建立了基于社会反馈的多维度闭环评价体系,采用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毕业生跟踪反馈、用人单位评价、同行专家评价、社会综合评价、在校生调研、教学过程监控等多维度,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专业研讨会的依据,形成专业质量报告,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反馈到下一轮的教学实施过程。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围绕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反馈结果的持续改进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形成了稳定的多维度闭环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反映人才培养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