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职业学院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改革,聚焦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塑,坚持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建设,逐步构建起“挑战杯”竞赛为龙头,100%学生接受双创教育、30%学生参与双创竞赛、5%学生成果落地转化的“一三五”工作体系,打造科创育人新高地,教育教学及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突破。
MVE网山东讯(通讯员:刘佳) 近年来,潍坊职业学院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改革,聚焦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塑,坚持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建设,逐步构建起“挑战杯”竞赛为龙头,100%学生接受双创教育、30%学生参与双创竞赛、5%学生成果落地转化的“一三五”工作体系,打造科创育人新高地,教育教学及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突破。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成绩列山东省高职院校首位,并实现山东高职院校特等奖“零”的突破。
一、聚焦一二课堂融合,“双创”教育实现全覆盖
融通一二课堂,双创教育覆盖率达100%。一是加大资源供给“精准施策”,构建大赛组织运行体系,形成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方案》为统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三三三一”工程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潍坊职业学院师生创新业类竞赛管理办法》等为配套文化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二是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嵌入第一课堂主渠道,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设置学分认定制度,所产出的获奖、论文、专利等成果,可获得相应创新实践学分,突出政策牵引作用。三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开展品牌科创活动。调动25个学术科技类社团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科创类学生活动。年均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展示等50余场,组织科技创新经验交流分享会10余场。利用技能竞赛月,形成“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示”的生动局面,充分激发大学生科创热情。
二、坚持分层分类培养,沉浸式参与“双创”竞赛
坚持“核心素养引领、全面覆盖、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分层分类培养,让30%左右具有明显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创业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一是精细化引导备赛。学院团委吃透把准“挑战杯”竞赛规则,通过团队申报和组织直推的方式“阶梯式”遴选备赛项目,让优秀选手和优质项目选得出、立得住。二是系统化完善打磨,学院团委参考“挑战杯”系列竞赛的组织模式,组织“挑战杯”校赛,依托寒假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寒暑假训练营,开展企业实习调研,为大学生提供真实践、真创业的学习平台。三是建立“院赛一校赛一省赛选拔赛一国赛擂台赛”的四级竞赛训练服务体系,团委将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服务措施,将赛事推进节点与学生能力培养训练无缝衔接起来,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双创实践,递进式锻炼完善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
三、对接产业“同频共轨”,学生成果落地见实效
组织开展校企对接会、校友企业创业沙龙等,积极引荐社会资源与学生科创项目“双向奔赴”,为5%左右具有明确创业诉求的大学生特制创业实战方案,让创业项目“落地生花”。一是高标准征集创业项目。重点吸纳在“挑战杯”竞赛中涌现的“潜力股”,邀请风投专家等参与创业项目遴选培育,为创业项目注入发展动能。二是全方位扶持创业实践。选聘校内外双创师资,常态化组织创业沙龙和专项培训,帮助创业团队争取地方创业初始补贴,助力走好创业第一步。三是助力优秀项目加速孵化。鼓励支持创业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双创竞赛,加强同科技孵化器互动合作,构建创业项目帮扶工作闭环。
学院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工作,深入实施“三三三一”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坚持“一三五”工作体系,各部门、各二级学院高效联动,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三次捧省赛挑战杯,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创新创业素质的大学生。下一步,学院团委将根据学院党委及上级团组织要求,围绕“拼双高拼发展”工作主线,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学院双高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