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通过就业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较低。从各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通过教育人力资本投入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是以劳动力投入为经济主要增长动力的海南,贡献率为12 15%,远高于全国职业教育通过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水平,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教育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也快于东部其他省份增长速度。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通过就业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较低。从各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通过教育人力资本投入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是以劳动力投入为经济主要增长动力的海南,贡献率为12.15%,远高于全国职业教育通过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水平,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教育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也快于东部其他省份增长速度。
可以看到,海南以劳动力投入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方式,但其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通过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0.40%。因此,海南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关注到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强推动作用,并逐步提升教育人力投入水平,助推地区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的北京、辽宁因教育支出年均增长率不高,整体职业教育通过人力资本拉动经济增长的表现不如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这几个省份。
且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的职业教育通过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浙江近些年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原因主要是地区教育加大对人力资本投入但其增长的人力资本无法适应地区经济增长需要。
北京教育投入年增长水平较低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高速增速实际不匹配、浙江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主要方式,对地区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入有待进一步扩容提质。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且表现出贡献率的区域差异。
职业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正向影响的作用效果在西部地区最为显著,职业教育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贡献率为6.66%,广西的职业教育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为10.83%。其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对地区经济贡献率分别为4.86%、4.18%,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对经济贡献率最高的省、市、自治区分别为山西10.63%和海南12.15%。
产生明显的贡献率地区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劳动力投入的规模效益、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效果均呈现贡献率差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教育人力资本投入的系数分别为0.345、0.455、0.525,可看出,西部地区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与西部相比,均小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要素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换言之,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明显。
近几年来,西部地区在职业教育支出总量、地区经济总量增幅明显,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相较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仍有差距,而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是影响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效果差距的原因之一。
因此,需合理宏观调控东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间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快引进职业教育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积累作用,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将人力资本转化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国各地区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果高于以劳动力产出效应为主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果,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为了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对我国教育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51%,高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职业教育具有技能人才培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缓解就业压力等社会服务功能,身负发展经济和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双重责任”,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位置,是促进劳动力结构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必然要求。
因此,必须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2%,远高于职业通过提供劳动力促进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0.19%,结合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的核心观点作为理论支撑。
因此,在落实职业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提供成熟劳动力的同时,也应重点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对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强度,保证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层面的总供给。同时,拓宽调动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渠道,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发挥政府办学公共性优势,制定顶层规划,建立与地区经济产业结构需求相匹配的智库支持,缩小区域间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差距,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质量和水平。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要素投入结构
地区经济增长模式由原来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转变为依靠劳动力投入、教育人力资本投入,为了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要促进人力资本含量、技术含量更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平均物质资本投入系数为0.183,平均劳动力投入系数为0.477,平均教育人力资本投入系数为0.443,说明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均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果最差,劳动力投入、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效果基本相同,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作用发挥有限。
为了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升级,用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助力区域经济增长。尤其是在经济总量、经济增速均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差距明显的西部地区要抓住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地区经济发展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劳动力投入要素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对比我国经济结构顺位“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与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
因此,西部地区也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由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以教育人力资本投入为主要模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利用本地优势,助推产业特色发展,借助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中西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进一步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
(三)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优化办学形式
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背景下肩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但在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办学中面临“招生困难”、“生源流失”等现实困境,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人才培养规模均持续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在国家对职业教育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下,教育规模、教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与东、中部地区相比差异仍较大。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教育人力资本产出与经费投入存在不相匹配的情况。因此,一方面,需从职业教育主体出发,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友资源,让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覆盖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全过程。例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可布置相关主题的展板、宣传栏等方式重点宣传工匠事迹,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弘扬工匠精神,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通过这一系列方式,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实现人生价值、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优化办学形式,根据市场要求灵活增减专业。并通过地方政策和多渠道资金支持,推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主动契合地区经济增长的价值需要。
文/一盛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