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让职业教育在共同富裕中发挥支撑作用

2023-02-10 13:19:22 民生周刊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类型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在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类型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在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引擎
 
  共同富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高素质人才来源于“人民满意的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目标,充分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培养社会紧缺的、实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其特有的强适应性、多层次性、高创新性,精准匹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行业、企业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助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提供数量多、质量高、适岗强的人才支撑和技能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引擎。
 
  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
 
  一方面,物质财富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人力资本是创造财富的核心能力,教育是关键人力资本和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现代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供复合型人力资源保障,推动技术升级、市场升级、管理升级,源源不断地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创造丰富物质财富。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精神富裕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完善,精神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来自灵魂深处的幸福感觉。
 
  现代职业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择业自由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理念,为物质生活富裕提供价值导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富裕最足的底气,是个体立足并生存于社会最大安全需要,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途径。共同富裕的显著标志是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全民共富”必须全面“提低”、加快“扩中”。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可持续“提低”的必经之路,高素质劳动群体是不断“扩中”的基本力量。
 
  现代职业教育为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等困难群体提供高质量、实用型学习教育机会,提升技能和文化水平,点亮他们青春梦想,畅通其向上流动通道,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现代职业教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对高校毕业生、产业工人、中小企业主以及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民等重要群体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培训,实现专业与产业的精准衔接,人才与岗位的高度匹配,助力更多劳动者通过自身奋斗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我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培养德技并修人才目标,培育造就大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投身技能报国、制造强国、科技兴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也是享受发展成果的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是我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更加坚定对党的执政信心和政治认同,进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人力资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引导培植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土壤”,应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第一,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构建高质量职教体系。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求,深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让全社会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促进就业创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和突出地位。
 
  引导全体人民树立科学职教观,扭转歧视职业教育的不良风气;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推动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提升办学质量和适应性,为助力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夯实理论、法治和社会基础。
 
  第二,改革职业教育招考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加快建立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在制度和政策层面稳定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改变职教学生是被普通教育淘汰后“无奈选择”的“特殊群体”的局面。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铺设贯穿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序列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之路,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内驱力。
 
  培养数量充足、结构优良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第三,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培养对象跨界性、职业性、多样性的显著特征,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办学方向,按照政府统筹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思路,构建“师资共享、专业共建、设施共用、人才共育、产业共兴”的“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视“职业面向”。课程内容必须注重校企协作、工学融合,突出“岗位面向”;培养过程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生涯规划,满足“素质面向”。通过提升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鼓励职业院校站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高度,根据职业分类要求和满足社会各行业不同层次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求,充分发挥多样化的非学历教育职能,协同企业、行业协会等广泛吸纳新产业工人、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多层次、高质量、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困难群体的造血、换血能力,实现充分的、有尊严的就业;助力高校毕业生、产业工人、中小企业主以及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民等增收潜力大的重要群体实现从“就好业”到“谋职业”、从“谋生”向“成就美好人生”的转变。
 
  第五,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作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通过政策工具和道德劝说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挥协同育人重要作用;探索专业、职业和产业的精准对接,形成政产学研有效沟通和多元协商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完善行业协会制度,赋予其职业教育标准制定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职能;建立健全以“职业导向”为核心理念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和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生在招录、落户、待遇等方面从理论到现实的“同等重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作者系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陈瀚谕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