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怎样把工作报道写活?

2023-06-09 14:24:16 华文融媒云 姚赣南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工作报道是是记者和通讯员经常采写的新闻,是“熟面孔”“老朋友”。怎样才能把工作报道写活?本文作者从跳出工作总结框框、吃透“两头”写出深度、讲好故事吸引读者、选材得当精心写作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并在文中列举了一些通讯与消息的实例。本文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姚赣南,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香港经济导报原驻京首席代表、硕士论文答辩委员、新闻培训授课老师,新闻专著有《全媒体时代宣传干部新闻采编实务手册》《采编实用技巧88讲》《新闻采写70问》等。
 
  【本文提要】:
 
  工作报道是是记者和通讯员经常采写的新闻,是“熟面孔”“老朋友”。怎样才能把工作报道写活?本文作者从跳出工作总结框框、吃透“两头”写出深度、讲好故事吸引读者、选材得当精心写作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并在文中列举了一些通讯与消息的实例。本文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值得一读。
 
  什么是工作报道?工作报道是着重报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的一种新闻,以通讯或消息形式呈现。工作报道是记者和通讯员经常写的,报道内容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不过,有的工作报道比较枯燥、死板。
 
  怎样才能把工作报道写活呢?笔者认为,抓住以下四个要点十分关键。
 
  跳出工作总结框框
 
  工作报道不同于单位日常的工作总结。单位的工作总结是一种常用的公文,其写作方法通常是:一、工作内容,二、工作完成情况,三、工作收获与经验总结,四、工作不足与改进措施。
 
  这是单位内部向领导和职工的汇报材料,常以第一人称来汇报工作。
 
  工作总结与工作报道是两种不同体裁的文体,应用范围、读者对象、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都不相同。
 
  因此,在写工作报道时,一定要跳出工作总结的框框,抓住重点内容,运用通讯和消息写作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写出有人物、有事件、有情节支撑的文字。
 
  例如,《人民日报》2016年5月21日发表的通讯《精准脱贫的“延安答卷”》,是一篇介绍延安地区脱贫的做法与经验的文章。在写法上,记者以“三月的黄土高坡,春风拂煦”为开头,接着又用了“托底”“助力”“自强”三个小标题,通过人物的对话、数字对比、典型剖析、写农村新貌、恰当议论等手法,把延安的经验写活了,写出了新闻精品。
 
  吃透“两头”写出深度
 
  写工作报道时,需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方面,需要认真学习领会“上头”的精神;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地了解“下头”的实际情况。写工作报道,实际上就是把大局的、“上头”的战略决策转化为“下头”的具体行动反映出来。这样的通讯或消息,才有现实指导意义。
 
  1995年1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关于德阳市国有企业连续七年无亏损的报道。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指出:“德阳报道抓住了当前经济工作中带全局性的问题,即国有企业究竟能不能搞好?这正是中央最关心的问题,也奖今年改革中要破的难点。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报道,‘借船出海’,大做后续文章。”
 
  工作报道抓住了“全局性的问题”,抓住了“中央最关心的问题”,抓住了“改革中要破的难点”,就是抓住了重点,抓住了新闻舆论的焦点。这样出的写工作报道,必然是高屋建瓴,又接地气,有深度,有启发作用。
 
  讲好故事吸引读者
 
  工作报道具有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然而,让读者真正阅读新闻并对其感兴趣并不容易。写工作报道容易枯燥,不易生动。要克服这个缺陷,写作者需要学会讲故事,以吸引读者并注。
 
  在采访中,要注意收集好的故事,通过调查、采访、调研等方法去搜寻和获得素材,使得故事更加生动丰富。同时,构建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框架,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利用优美的语言将内容描述得更加生动有趣。如果有合适的照片,也可以配发,生动的图片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将文字与图片完美结合,令故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000年3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通讯《村民自治头一年》,是写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如果按照总结经验的写法,就可能不够生动、不够具体。写这篇报道的记者精心选择了河北省任丘市东大坞村从乱到治的故事,得出了“‘草根民主’带来惊人变化,还权于民农村更富生机”的结论。
 
  2001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通讯《夜宿新庭村》,也是一篇关于农村工作的报道。记者通过“是谢书记回来了”“支书、村主任的‘心病’摸准了”“村里的‘难事’解决了”三个小故事,道出了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新庭村的变化与经验。这种写作手法,是值得学习的。
 
  选材得当精心写作
 
  在写工作报道时,会收集到很多素材。对这些素材要认真选择,选那些最切合主题的用上。在写作中要用好语言文字,反复推敲,精益求精,才能写出优秀的工作通讯。
 
  2001年12月26日《湖南日报》发表过一篇消息《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写得很不错。
 
  如果要总结治理洞庭湖的经验,写一篇关于生态环境的文章,可以洋洋数千字、上万字。然而,记者牢牢抓住材料中“蓄水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发现了重大的新闻价值,只用了不到一千字就完成了写作。这篇报道写得很好,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一位新闻学者在评介这篇报道时说:“主题宣传新闻化也能出彩。运用消息形式总结工作成绩,归纳工作经验,这是党报记者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这条消息是常见的工作成绩报道,反映的虽是一个看似枯燥的重大题材,但由于作者视野开阔,立意高远,选材得当,写作精心,因此,稿子写得大气深沉,具有历史纵深感,可读性颇强,读来令人振奋。这篇报道获奖带来的启发是工作题材、经济题材同样是可以出彩的,几百字的消息同样能驾驭好重大题材。”
 
  由此可见,在写工作报道时,要努力跳出工作总结框框,吃透“两头”,讲好故事,精心选材写作,就一定能够写出生动活泼、有深度、吸引读者的好文章。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