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世界发展历史,自14-16世纪文艺复兴诞生近代科学以来,全世界科创中心经历了五次大规模转移。分别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十七世纪的英国、十八世纪的法国位移到十九世纪的德国和二十世纪的美国。在整个二十世纪,美国建设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教育强国。一个颇具说服力的证据便是美国在所有国家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位居第二至第四位的英国、德国与法国。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美国成为全球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在科技领域,美国持续不断增强原创与基础研发能力;在经济领域,美国注重建设高效率的人力资源与全球人才大国;在社会领域,美国充分发挥教育体系对社会的服务与贡献能力;在文化领域,美国不断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纵观人类世界发展历史,自14-16世纪文艺复兴诞生近代科学以来,全世界科创中心经历了五次大规模转移。分别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十七世纪的英国、十八世纪的法国位移到十九世纪的德国和二十世纪的美国。在整个二十世纪,美国建设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教育强国。一个颇具说服力的证据便是美国在所有国家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位居第二至第四位的英国、德国与法国。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美国成为全球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在科技领域,美国持续不断增强原创与基础研发能力;在经济领域,美国注重建设高效率的人力资源与全球人才大国;在社会领域,美国充分发挥教育体系对社会的服务与贡献能力;在文化领域,美国不断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可见,无论在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方面,美国都积累了丰富的政策与实践经验。美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征程,呈现出持续性、周期性的特点。善于通过增强“危机意识”将教育改革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并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高端科技发展和教育国际化作为重要突破口。诚然,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复杂、综合、长期的宏大国家工程,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美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的历程,也具有其独特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世界逻辑与未来逻辑。从中国哲学看,美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道法术器”的辩证统一。正是在不同的历史空间背景下不断促进“道法术器”的协同发展,美国才建立起了体系完备、质量卓越、类型多元、弹性灵活、创新前沿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中国哲学“道法术器”的视角来审视美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多重逻辑,可以为新时代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多重镜鉴。
1、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道”
在中国传统哲学来看,“道”就是核心思想、理念、本质规律,体现在教育发展的理念方面。作为一个种族多样、文化多元的年轻移民国家,美国在建国之初就将教育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公立教育系统彰显其公益性、包容性与平等性等基本价值理念,也是个人改变命运、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但自从进入新世纪后,由于社会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的加大、种族矛盾、再隔离化,导致美国不同种族间学生出现根深蒂固的“学业成就鸿沟”。因此,近年来,美国将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增进多元文化、提高教育机会均等作为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发展动力与价值追求。除此之外,美国近年来致力于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减少中小学生留级与辍学的比例、提高少数族裔学生大学入学率,将“公平”与“正义”等理念贯穿到其教育体系的建设中。从克林顿政府的《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布什政府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奥巴马政府的《每个学生成功》法案到拜登政府的“重建更好”一揽子改革计划,都体现了美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公平与多元之“道”。
从国际上看,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举国震惊并在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开展了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自从2010年以来,美国在PISA等大型国际教育测试中多次位居“中游”和“平庸”的水平。在看到中国上海、芬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五个教育卓越国家和地区学生的优异表现后,美国全国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在2011年发布了《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的报告。该报告对上述五个被认为是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成功经验做了翔实的分析与解读,以期建立更加成功的教育体系。为了提升美国学生的STEM学业水平,2016年美国研究所与美国教育部联合发布了《STEM2026:教育中的创新愿景》的报告并勾勒了六个愿景,力求在实践社区、活动设计、教育经验、学习空间、学习测量、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促进STEM教育的发展。可见,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学习借鉴思维也是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
2、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法”
“法”是法律、规章、制度。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法”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层面。美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法案,为美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大力促进了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1944年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有力保障了大量退伍军人的教育机会。1965年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为儿童和大学入学者提供接受公平、公正和高质量教育的机会。1972年的《教育修正法案》,禁止性别歧视。1975年的《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保证残障儿童接受免费、适当教育的权利。1983年的《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力图开展重建学校运动。1991年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1993年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吹响了美国教育标准国家统一化的号角。2021年的《美国救援计划法案》,致力于解决特朗普政府与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教育所带来的挑战。
1997年,美国国家教学和美国未来委员会发布了《做最重要的事:投资于优质教学》的报告,将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989年知名智库兰德公司发布《重新设计教师教育:为新教师打开科学和数学教学的大门》的报告,强调解决美国教育系统中薄弱的数学与科学教育难题。2016年,全美州议会联合会发布《刻不容缓:如何逐州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的报告,强调通过建设包容性团队、共享愿景与确定优先事项,来完成教育发展中的重点。这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法案与报告,凸显了教育在美国国家改革中“战略先行”的地位,且每部法案与报告都具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在顶层设计层面为美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方向引导与制度保障。
3、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术”
“术”是行为、策略、路径与技巧。在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式方面,美国以“教学质量”与“教师教育”改革等领域为重要切入点,强调抓住教育改革中的“牛鼻子”,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2021年,美国全国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高绩效教育体系蓝图,将“卓越”、“公平”与“效能”作为美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价值追求。该报告总结了美国建设一流教育体系的四个核心要素:高效的教师和校长、严格和自适应学习系统、公平的教育机会与支持、连贯一致的教育治理体系。这份报告体现了美国精准把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工作内容。2022年12月,美国国际教育研究小组发布了《现在是时候了:重新构想世界一流的国家教育体系》的报告,通过学前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教师和校长质量、学习社会建设等领域的详细规划,为美国教育改革探寻可行路径。
在发展方式方面,美国认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整合社会不同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以形成最大合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强调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广大的企业家、社区、家庭等都参与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去。埃隆·马斯克、马克·扎克伯格等知名企业家纷纷投入到教育改革中来。同时,美国的基金会、智库、社团组织、志愿协会等都成为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以经费资助、咨询报告、项目改进、学校合作等多元方式介入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中来。在基金会支持方面,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校改革与教师评价中。在智库支持方面,斯坦福大学教育机会政策中心与布鲁金斯学会等都积极为美国教育发展提供政策咨询。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教育发展中力量参与的多元性。
4、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器”
“器”指技术、工具与设备,体现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所运用的多重资源与工具方面。美国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注重融合各种崭新的信息技术,不断重构学校组织与教学的未来形态。在学校组织方面,美国致力于打破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形成的“工厂流水线型”学校组织。为了改变传统公立中小学低效的弊端,美国多州建立了特学学校、磁石学校与沉浸式学校等崭新学校组织。在美国备受欢迎的 “知识就是力量”项目(KIPP)特许学校,成功将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品格发展融合在一起。此外,马斯克的“星际探险”学校、布鲁克林实验学校、高技术高中、加州圣何塞“高峰公学”、光辉作品学校、科技进路大学预科学校等创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等二十一世纪的高阶技能,以充分应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对教育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经合组织在2020年发布了《面向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教育四种图景》的报告。该报告擘画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四种样态: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无边界学习。为了适应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教学的挑战,美国注重将各类前沿技术融合到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学习、自我调节学习、智能反馈等创新教学模式,已经渗透到美国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了技术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以跨学科STEM课程为例,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地方各个学区层面,注重在理念引领、实施方略、创新与持续发展方面形成合力。正如美国知名教育改革专家、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埃尔默所预测的那样,未来教学的变革需要将学习神经科学研究运用到“基于设计”的跨学科学校和等多样学习环境中来,充分释放学习的潜能。
可见,美国不仅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回应科技革新、人口结构与就业市场变化的利刃。未来已来,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四次浪潮》中预示,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正在将从“纽约——伦敦——巴黎”轴心向“洛杉矶——东京——北京”轴心转移。从教育强国的各项指标来看,我国目前已迈入“准教育强国”行列,但是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纵观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教育强国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不同历史时空中所蕴含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世界逻辑与未来逻辑。全面把握美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道法术器”,可为我国未来建设体系完备、灵活多样、质量卓越、保障有力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找寻发展的时空坐标与锚点。
作者:祝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杨玉东,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