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王寿斌:教仪设备过度集成有碍教学创新

2023-07-06 10:27:35 中国教师报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前不久,参加全国职业教育科技创新成果与数智实训设备技术展,笔者与同行的几位专业教师遍览400多家教仪公司的参展设备以后,非常强烈地感觉到,眼下越来越多的教仪类公司已经与时俱进地进军数字化和智能化领域,各显神通地对传统设备进行多种形式、不同程度的数智化升级改造,使各种设备更先进、更智能。

  前不久,参加全国职业教育科技创新成果与数智实训设备技术展,笔者与同行的几位专业教师遍览400多家教仪公司的参展设备以后,非常强烈地感觉到,眼下越来越多的教仪类公司已经与时俱进地进军数字化和智能化领域,各显神通地对传统设备进行多种形式、不同程度的数智化升级改造,使各种设备更先进、更智能。
 
  教仪设备的更新升级,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和职业教育的智能化改造起到巨大促进作用。然而,欣喜之余伴随着讲解人员的热情介绍和现场演示,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当下各个企业的设备都非常“集成化”和“傻瓜化”。我们听到推广人员高频使用的口头语是:“我们这套设备的功能非常齐全,你们想要的功能,我们都想到了、做到了”“我们设备的使用很简单,插个电、接个线、拷个盘(文件),一键就能搞定”。笔者亲手试用,果然可以近乎“傻瓜式”地应用。
 
  喜耶?忧耶?笔者联想到为什么现在会有那么多教师在专业实训课上不会“动手”,究其原因,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教育背景,从源头上决定了他们先天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和工程项目经验;而过度集成化的教仪设备,又在“后天”层面“剥夺”了他们参与教科研和在教学中尝试创新的机会,进而使他们的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原理印证、结构演示和项目呈现层面,而非靶向创新、引导研发的启发式教学。如此两相叠加,有意无意中“扼杀”了教师的创新力,制约了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的提升。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谈及教仪设备的过度“集成化”问题时,企业给出的理由竟然是,“现在许多教师虽然学历很高,但动手能力普遍较弱,很多实际操作‘上不了手’,所以我们‘人性化’地将各种功能集成到一起,并尽可能实现‘一键搞定’,以便教师用起来更便捷”。
 
  曾几何时,全国职业院校普遍使用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都比较“老土”,不仅外壳不亮丽、面板很呆板,就连功能内容也无法集成于一体,有的甚至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需搭接、因需补充、因需合成。然而,正是这些需要教师二次开发和动脑筋的教仪设备,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机会和空间,为学生训练动手技能创造了条件,最终使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专业实验与演示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得力助手。教仪设备使用得当,可以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对于那些不易直观展示、不能靠近接触、不能多人同时操作的专业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使用相应教仪设备,恰当地运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确实有助于化繁为简、化险为夷、化难为易,因此说教仪设备的使用对于保障和提升育人质量功不可没、不容小觑。然而,无论教仪设备的功能多么强大,最终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我们过度强调“集成化”,过于接近“傻瓜化”,则偏离了应用初衷,使其变成了简单“演示”、机械“验证”的工具,不仅会让教师“变懒”,也容易让学生“变傻”。
 
  与此类似,近几年的专业图书出版领域也普遍出现了过度“集成化”现象。连同图书“搭配”的不仅有传统的光盘,还有练习册、备课教案、课件,甚至AI语音播报和教学视频。此举虽然极大“方便”了教师教学,却也助长了教师不充分备课、学生不认真听讲记录,有些教师的教案直接原样打印应付检查,课件多年不变,这样的教学环境和育人氛围,显然有悖教育教学创新的理念与导向。
 
  联想到近两年重新回归并日渐走红的教师自制教具,反思如今教学仪器设备的过度集成,我们亟须思考学校和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辅助设备。而作为教仪设备研发的企业,也应从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和辅助训育师资队伍的角度,在助力教学创新和项目式学习方面,对教学仪器设备的开发设计多动些脑筋。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也迫切需要适时制定和修订教仪设备的研发标准,将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评价要素纳入其中。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