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不断调整工作布局,深化科学研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研究平台建设,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科技答卷”。
近年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不断调整工作布局,深化科学研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研究平台建设,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科技答卷”。
完善管理制度,激发科研创新热情
学校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科研管理制度改革。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教师关于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修订完善科研管理各项制度,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服务和指导,先后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教学科研奖励办法》《学术讲座管理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实现了科研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激发了全校教师的科研创新热情。
提升科研实力,突破国家级课题
学校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不断取得突破。2012年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并于2018年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三五”以来,学校立项市厅级以上自然科学课题16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立项人文社会科学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90余项,其中教育部专项课题1项、一般项目1项,省厅级研究项目150余项。获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2项,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举办论坛交流,扩大学术影响力
学校成功举办“蒙山医学论坛”第一期论坛,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叶庭洪研究员、齐鲁工业大学药学院吕翠高级工程师等来校作报告,承办2023年度沂蒙科技论坛、中国解剖学会职业教育解剖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等,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考察等学术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科研理念和科研方法,拓宽学术视野。近五年,学校举办学术讲座、论坛百余场,参与师生30000余人次。
加强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蓄势赋能
科技创新离不开平台体系作为支撑。学校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建设。2013年,医学检验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2018年,学校获批临沂市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2020年,学校成立实验中心,科研条件不断改善。学校获批首批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天然药物质量控制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开发新技能1项,发表论文16篇。近年来,学校依托科研平台培养30余名青年学术骨干,完成科研项目近百项。
重视团队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团队建设,学术带头人勤于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19年,“自身免疫病调控分子创新团队”和“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团队”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自身免疫病调控分子创新团队”聚焦为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提供新型靶点,持续深化项目研究,在该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团队”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团队负责人被认定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2022年,我校又获批3支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推进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持续推进与医疗卫生机构、科技企业、医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提高校企双方科研成果转化的质量与效益。2013年,贺林个性化医疗与转化医学院士工作站在学校揭牌。学校先后与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等开展校院、校校、校企合作,定期安排教师到山东省立三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鲁南制药集团等医院、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推荐优秀青年博士进入鲁南制药集团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展教研、科研项目24项。此外,学校依托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成立乡村医生培训学院,定期开展乡村医生培训,走进社区、村镇开展义诊,走进学校开展医学科普讲座,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引导学生创新,竞赛场上崭露头角
学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大赛。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银奖1项、铜奖3项,在第七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创业大赛中获银奖1项、铜奖1项。
展望未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强化内涵建设,凝练研究方向,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