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的现实审视

2023-08-12 14:15:00 高职观察 唐翌 等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目前,我国已推行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409所,研究选取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平台公布的一、二批的项目任务书、年度检查报告、验收总结报告、案例校的报道资料及政策文件等,对其进行数量化或文本内容分析,力求翔实、准确地把握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的现实运行。

  目前,我国已推行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409所,研究选取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平台公布的一、二批的项目任务书、年度检查报告、验收总结报告、案例校的报道资料及政策文件等,对其进行数量化或文本内容分析,力求翔实、准确地把握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生态系统的现实运行。
 
  一、基本建立了生态主体间协同育人的机制
 
  政府以行政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身份为生态主体间的协同育人保驾护航,它虽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但通过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若干政策性文件引导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另外,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以专家查资料、看现场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审查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进展情况,形成验收或年检结论及报告,来履行自身规划管理与监督评价等职责。
 
  高职院校是生态系统的中枢,现代学徒制运行的主场域,为校、企多途径办学提供各种条件。一是,参与试点的高职院校形成了“区域分布广、院校层级高”的格局。区域分布广,前两批试点的253所高职院校分布于全国23个省、4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院校层级高,253所高职院校均隶属于国家示范、骨干、优质高职院校中的某一类或某几类。二是,校企共育机制初步确立。形成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主导、政府主导、职教集团等多种合作途径,采用渐进式、分段式、日释制(按日交替)、期释制(按周、月等交替)等多种工学交替模式,约有92%的高职院校采取前两种模式,而工学交替频繁的日释制或期释制仅占8%;在教学资源开发上多体现校企联合方式,但也有31所高职院校采取了学校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独立开发、学校牵头企行制定的其他教学资源开发方式。三是,招生招工模式趋于多元。包含先招生后招工、先招工后招生、招生招工同步以及多种模式依次推进四种,183所高职院校采用了第一种招生招工模式,而最接近招生招工一体化政策要求的“招生招工同步”模式只有8%的高职院校采用。四是,教师与企业师傅互派制度正在形成。在选派教师或师傅时以工作经验、学历程度、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职称等为选拔标准,提供科研、进修培训和出国考察学习等提升机会,制定了教师或师傅考核管理及激励制度,如大多数高职院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38所高职院校明确了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具体薪酬补贴金额。五是,教学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增强适切性。逐步实施学分制与弹性学制,以校企共同评价为主的学徒考核评价制度正在形成,并有104所院校选择引进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评价,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制定学徒津贴标准及学徒人身安全规划书,学生实习期间可享有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实习津贴与劳动报酬,形成学徒权益保障制度。
 
  受现代学徒制跨界性特点的影响,企业以多种角色定位提供教育资源。企业作为投资者,与高职院校共建成本分担机制,缓解高职院校的经济压力;作为服务者,提供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助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作为合作者,与高职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师资交流与培训等,深化与高职院校的联系;作为消费者,为现代学徒制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提高现代学徒制的社会影响力。
 
  作为非政府主体和经济领域的代表,行业协会更多扮演着协调者角色,其主要职责在于维护行业领域内企业主体的利益,并且代表全体企业与其他主体进行沟通交流。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建立校、企、行对话机制,成立了59个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行业参与指导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学生是“政校企行”协同育人的对象。在政、校、企、行的联合影响下,学生对行业企业、岗位的认知更加清晰,思考和提问能力得到提升,岗位操作能力明显强于普高班;对自我的认知更加全面,对就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表现出更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有的学生甚至还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各项大赛,是大国工匠的后备军。
 
  二、基本营造了利于现代学徒制运行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现代学徒制运行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法律、政策和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直接或间接指导、规范或约束着生态主体行为,是现代学徒制运行的基础。政策生态环境是现代学徒制运行的原动力,政策的供给为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发展的“小环境”,使其与大环境的交互具备了条件。自2014年以来,我国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伊始,以《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为推动,以2019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为深化,营造了现代学徒制由点到面全面推动进入新阶段的政策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是融入在职业院校物质的、精神的、制度层面的综合体现,企业的文化标识、形象以校园中的走廊、建筑物、实训场所等为载体得以浸润,对生态主体认知、情感、价值观产生无形的熏陶,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运行理念与范式。依托工匠精神,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主题班会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现代学徒制发展,塑造了基本的文化生态环境。
 
  三、生态链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生态链是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中介体,内含三个既有机统一又良性互动的子系统——输入系统、转换系统和输出系统。
 
  首先,输入系统为转换系统提供能量、物质和信息资源支持,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上以政府为主体且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师资上以学校教师为主且大量引进企业师傅、生源上以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为主、实训场地与设备上满足教学需求、信息上紧跟政策发展变化。其次,转换系统为输出系统运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主要体现在专业与产业的互动,253所高职院校共开设464个试点专业,覆盖除去公安与司法大类以外的18个专业大类,专业不断调整、更新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匹配,如广西,其试点专业多为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恰与广西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等十四大千亿元产业相适应;学校与企业互动频繁,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等。再次,输入系统与转换系统联合发力,助推输出系统,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以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得以增加。最后,输出系统反过来助力输入系统和转换系统完善,人才发展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反哺教育。
 
  转自高职观察,文章节选自《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