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路径

2023-08-26 14:41:00 教育与职业 胡新岗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通过政策引领,推动教学数字化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为教学数字化落地奠定基础。

  一、强化政策引领,推动教学数字化标准规范建设
 
  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通过政策引领,推动教学数字化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为教学数字化落地奠定基础。一是加快构建国家、省、校三级教学数字化发展标准。在标准设定上,既应考虑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差异,也应结合不同职业院校的行业属性、办学特点、办学条件及数字校园建设现状,明确差异化软硬件建设标准。在评价指标上,应明确一级、二级普适性指标体系和具体观测点,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实施数字化教学评价提供基本遵循。二是制定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基本规范及技术开发标准,实行教学平台上线备案准入制,为企业开发教学平台提供规范。三是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建设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供给与数字化教学资源跨学校、跨专业、跨课程共建共享基本规范,以开放许可协议解决资源知识产权保护与公益性学习使用的矛盾,有效保护学习者隐私和资源建设者知识产权。四是制定线上课程建设流程和基本标准,引导课程平台和学校规范线上课程建设。完善线上课程资源审核查校制度,做好上线资源的应用监管、考核和评价,保证开放性资源的科学性、适用性、合规性。五是构建线上课程跨院校跨专业学分互认体系,强化供需对接,畅通资源流通路径,推动各类平台资源应用落地。六是制定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认定标准和促进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政策。重点考察和发展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理念认知,建设和共享数字化资源及课程的意识,对数字化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与教学相关方合作与交流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研究能力。七是构建以学习者核心数字素养为导向的测量与评价体系。重点测量和评价学生的信息应用、感知与安全意识,遵守信息道德伦理与信息法律法规情况,学习常用技术工具、软件平台使用熟练度,数字化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学习、协同工作的能力等。
 
  二、优化转型支撑条件,夯实教学数字化发展基础保障
 
  高质量的教学数字化转型需要功能适用的课程教学平台、流畅的无线网络、智慧化教学环境、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支撑以及良好的师生数字素养和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作为保障。一是针对目前国内主流课程教学平台长于教学使用、服务学校教学管理与质控不足的现状,政府应主导加快建设国家、省、校三级课程教学平台及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资源库之间的“快速路”“立交桥”,保证各级平台课程数据、教学数据能通达学校大数据中心,实现校级的监测、预警和分析,服务于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和学校决策。二是打造校园全覆盖可信安全5G无线网络,建设智慧教室、数字化实验实训室、智慧图书馆、智慧档案馆等数字化教学环境设施,开发联通课程教学平台的教学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打造颗粒化集群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夯实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三是抢抓省级以上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课程、高水平专业群等质量工程项目,以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为契机,建设好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教材及线上课程。四是打造校本数字化学习中心,构建教师教学空间和学生学习空间,建设线上虚拟教研室和跨专业、跨课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五是以学校培训为主、教师自主学习研究为辅,借助各级各类教师教学赛事活动及教改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的意识、素养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数字思维和能力,促使学生养成数字化学习的行为与习惯。六是校企合作开发微课、慕课、VR(虚拟现实技术)及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等多形式数字化培训资源,提高服务企业职工培训和社会学习者进修的能力。七是重视以评价促转型,把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纳入职业教育办学评价内容,在“双高计划”项目申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等工作中加以考量。
 
  三、创新转型多元协作,完善教学数字化发展协同机制
 
  职业院校的教学数字化转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特点,需要政府、院校、企业、师生等多元参与、协同实施。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院校主体、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教学数字化转型思路,发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及全国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等组织引领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与国内主流课程教学平台的合作,提高平台公益性和服务性,推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及有关企业平台教学资源库应用效益最大化,有效解决学校“建平台”与“租平台”的矛盾以及转型初期资源的“自建”和“拿来”的矛盾。二是职业院校应联合对口产教融合型企业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基于专业特点和产业需求,建立资源开发与共享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合作开发或引入企业设备、产品、岗位标准、技术规范、生产案例、企业文化、生产过程、工作流程、决策体系等数字化生产性资源作为“学材”。三是具有相同专业点、课程点的院校可牵头开展课程跨校共建,成立以课程为单位,以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主持人为负责人、相关院校课程任课教师为成员的校际线上课程教学教研团队,形成在线备课、教学、管理与创新协同机制,共同破解转型带来的新问题,合力促进数字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提升。四是落实学分制管理规定,出台学分制管理办法,校际采用协议、联盟等方式保障学生实现跨校修读课程,以制度保障引导优质教学资源校际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实现专业、课程、师资、设施、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四、加强系统转型设计,落实教学数字化发展质量保证
 
  职业院校应把教学数字化转型作为办好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战略抓手纳入事业发展规划,从目标标准确立到组织架构、制度体系、教学支持服务、技术环境、师生员工数字化能力、质量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系统化一体化设计,夯实转型基础。一是建立数字化转型部门联动机制,推动教师、管理人员及技术保障人员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切实发挥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学校主导作用。二是从专业产教融合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实践基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资源等方面推进专业层面数字化升级,为数字化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实施及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奠定基础。三是成立数字化转型管理机构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心,配备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保障线上课程建设、应用服务即时响应和常态化高质量运行维护。四是应紧跟数字化教学趋势,出台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及混合式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把线上课程建设与使用情况作为教师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把混合式教学质量作为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五是改革课程期末成绩评定办法,重视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结合课程特点,将线上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成绩分别按一定权重比例评定总评成绩,促使学生由重考试向重学习转变。六是建立数字化教学质量诊断机制,制定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办法,以学期为周期开展课程层面的自我诊改,每学年开展一次专业层面的自我诊改,切实推动专业课程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螺旋提升。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