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热点| 邱懿 徐晔: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逻辑起点、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

2023-09-09 12:56:00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邱懿,徐晔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工作,将教材作为国家事权,对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教材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教改成果的阶段性呈现。在全面分析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逻辑起点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重点领域专业课程改革和优质教材建设项目为抓手,以校企共同开发、彰显类型特色的产教融合优质教材为引领,推动教材质量全面提升;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推动教材管理科学化;完善教材使用监测,形成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闭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工作,将教材作为国家事权,对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教材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教改成果的阶段性呈现。在全面分析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逻辑起点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重点领域专业课程改革和优质教材建设项目为抓手,以校企共同开发、彰显类型特色的产教融合优质教材为引领,推动教材质量全面提升;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推动教材管理科学化;完善教材使用监测,形成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闭环。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反映,直接关系着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体现国家价值导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由此,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而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是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表征。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是一个国家职业教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材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涵盖了职业教育教材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组合逻辑,包括建设、使用、管理各个环节,涉及编写单位、出版单位、使用学校等多个群体。职业教育教材的质量是指教材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的程度,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根本归宿在于高质量育人。教材还是持续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凝练和阶段性总结,对于集中体现导向、凝聚战线共识、深化教学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逻辑入手,聚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探究建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逻辑起点
 
  教材建设直接反映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方向,是教学的基本蓝本和育人育才的基本依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定位:从培养“技术人”走向培养“完整人”
 
  聚焦培根铸魂,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定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定位,从培养“技术人”走向培养“完整人”。伴随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技能要求上移,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从最初的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发展主体,到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始终不变的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即所培养的“技术人”的定位始终没有改变,但“技术人”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岗位技术含量升级,岗位更迭速度加快,对于个体综合素质、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技能迁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需求都不断提升。培养具备扎实通用技能功底和专业技能可迁移能力的“完整人”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终极形态,“完整人”表现为个体道德、技术技能、知识的统一。这也是学校教育相较于岗前培训最大的差异和优势。
 
  为落实培养“完整人”的目标,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应定位于道德、技术技能和知识三个维度内容的一体化。一方面,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德技并修的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教材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国家意志,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另一方面,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要充分关注个体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培育,尤其要注重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确保职业教育教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结构: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构建体现类型特色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法律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生产实践为起点,遵循的是来自生产实践的岗位逻辑,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采取对接产业需求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也即“专业”和“学科”构建基石的本质不同所在。这就决定了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逻辑、职业教育学生认知逻辑和职业教育教学逻辑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新一轮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建设的根本方向。落实到教材层面,这对职业教育教材类型、内容、结构和形态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职业教育教材类型包括公共基础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离不开公共基础教材,以夯实文化素质基础;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课教材,以夯实技能基础。按照已经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课程设置分类,专业课根据课程性质又可细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以及分布在各类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这些独立完整、互为支撑的课程建构逻辑应充分体现不同属性教材建设的重点,满足不同阶段、环节、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职业教育教材内容要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现科学性、职业性等。教材内容要与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高度关联,既体现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将经典的、制度化的知识结构化呈现,充分结合来自实际工作情境的案例、项目、数据、图表、工单等,对学生丰富知识、提升技能、适应生活和走向工作岗位有实质性帮助。三是教材内容要随行业产业动态更新,体现创新性。应从编写理念、编写团队、体例设计、内容组织、案例选取、教材形态以及行业企业参与方面,充分体现产教融合特征。编写团队应包含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行业企业专家等。教材内容紧密对接工作过程,贴近行业企业岗位实际,有机融入行业产业的新要求、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确保教材内容能够动态、及时反映岗位新需求,展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产业发展前沿和趋势。四是教材结构要体现适宜性,适宜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材内容结构设计以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情境等为载体,便于教师基于工作项目开展教学,也便于学生熟悉真实的工作情景。五是教材形态体现创新性,满足教材内容动态更新的需求。注重开发一批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融媒体教材,特别是对行业产业变化较为敏感的专业技能课,相对于呈现相对稳固知识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方案而言,其呈现形式可更为新颖活泼、丰富多彩,以满足职业院校开展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基本思路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职普融通。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要明确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基本思路(图1)。一方面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内部结构要有机统一,另一方面为职业教育教材体系与普通教育教材体系衔接打通通道。
 
  图片
 
  (一)高质量职业教材体系内部结构有机统一
 
  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的根本标准应是道德、技术技能、知识三个维度内容的一体化,这需要统编教材、公共基础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有机统一,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培养德技并修的“完整人”。
 
  1.建立健全统编教材体系,严把教材意识形态观
 
  教材是国家事权,直接关系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统编教材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编写、审核,通用于全国各地各学校,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20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标准,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随后立即启动了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编写工作,将于2023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中职统编三科教材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体现了职业特色。如,中职语文教材在加强听、说、读、写等一般语文能力培养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专门设置了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等专题,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学习需求。中职思想政治教材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设置“职业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等专题,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职历史教材注重将历史知识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专门设计了“精湛的传统工艺”专题,“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著名工匠”等示例,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2.规范建设公共基础课教材,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公共基础课教材具有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学生文化知识和素养、奠定专业基础、服务终身发展的功能,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是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0年1月起,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十门课程标准,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已经齐全。2021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首批两门课程标准,中高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中的重要品类并被广泛应用。课程标准的相继颁布,也标志着职业教育公共课教材开始进入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新阶段。
 
  当前,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重点突出了以下特点:一是既体现学科特点,也注重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无论是中职公共基础课教材还是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无论是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类教材还是语文、英语等人文社科类教材,都遵循了其学科特点,同时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需求。二是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强化思维能力培养。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不能完全灌输理论知识,这样会导致公共基础课晦涩难懂,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背道而驰。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要着力打破学科壁垒,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增加实践内容,为接下来的专业课教学衔接导入做好相应准备。三是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力求通过公共基础教材夯实学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解决职业教育学生文化素质基础薄弱的现状,通过课标以及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实现与普通教育同质等价,有统一的“度量衡”。
 
  3.以专业课教材为核心,促进个体技能提升
 
  专业课教材具有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形成职业素养的多样化功能,是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专业课教材又可以分为专业核心课教材、专业基础课教材和专业拓展课教材,不同的专业课教材建设重点应有所区别。
 
  一方面,专业课教材要与公共课教材相结合、相融通。专业课教材要突破纯技能化的迷思,不仅涉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内容,还要一以贯之地将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专业课教材,除了普适性德育内容,还要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实现自然、有机地融合。同时,专业课教材还应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技能习得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以专业核心课教材为抓手,带动专业课教材质量提升。当前,以“重点领域专业课程改革”和“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项目”为抓手,聚焦专业建设,开发一批课程标准,建设一批优质教材,引领带动和充分呈现整个专业教材质量全面提升。具体而言,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面向行业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优质教材、优秀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突显产教融合导向,在“优质教材建设项目”中优中选优强资源,在“重点领域产业课程改革”中先破后立探模式,紧紧围绕专业核心课,紧贴行业实际,以教育教学基层组织模式的改革催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二)职业教育教材体系与普通教育教材体系衔接沟通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促进职普融通,职业教育教材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教材体系与普通教育教材体系也应实现沟通衔接:纵向层面实现不同层次教材之间的衔接,构成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的纬线;横向层面实现不同类型教材之间的沟通,构成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的经线,形成职业教育教材体系与普通教育教材体系相互衔接沟通,经纬有序、相互支撑的格局。
 
  1.纵向层面实现不同层次教材的衔接
 
  一是加强中高本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纵向衔接。为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2021年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首次将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一体化设计。2022年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把职普融通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所列举每一层级专业都有明确的可接续的高一层级专业。至此,基于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推动公共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的中高本职业教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有了更为清晰的建设路径。二是推动中职公共课教材与义务教育教材、高校马工程教材的纵向衔接。中职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座的性质,决定了中职教材要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承载着上下兼容的关键功能。一方面,中职公共课教材内容要与义务教育教材内容相衔接。因此中职思想政治课程“德育”课程名称改为“思想政治”,向下与初中思想政治教材相衔接,向上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中职公共课教材与高校马工程教材相衔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功能愈加凸显,中职公共课教材愈发重要,肩负着夯实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任,名称和内容的向上与高等教育马工程教材内容相衔接,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2.横向层面实现不同类型教材的沟通
 
  一是加强中职公共课教材与普通高中教材横向沟通。中职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三科教材应始终致力于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着力构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与中职专业课教材横向沟通的渠道。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教材,涵盖了技术与生活、技术与职业、技术与创作等11个专题,包含了技术与职业结构、技术与职业素养、技术与职业选择、技术与创业能力等单元模块。注重将学科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思维有重要推动作用。与之相对应的,中职专业课教材涉及19个专业大类,每个具体专业都有专业基础课6~8门,注重提升个体的技术技能,提倡理实一体化。二者在学习内容和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方面有共通之处。课标作为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基础,与中职相应公共基础课授课内容具有功能同构性,可以作为普职融通在高中阶段沟通衔接的有效桥梁。
 
  三、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政策建议
 
  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涉及多元主体,这决定了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复杂性,围绕“怎么建”“如何管”“如何用”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类型教材,提出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依托规划教材,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
 
  2023年6月公布的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有7251种教材入选,其中包括314种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类获奖教材和44种127册立项建设的中职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材。未来要持续发挥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优质教材、教材国奖获奖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培育与遴选相结合的方式,统筹规划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形态教材,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
 
  1.对于不同层次教材的规划建设
 
  要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一体化设计中高本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促进不同层次教材之间的衔接。注重中职教材的基础性,注重高职教材的专业性,重点建设一批高职本科教材,满足职教本科学校教学的需求,确保专业课教材满足不同层次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需求。
 
  2.关于不同类型教材的规划建设
 
  国家层面针对职业素养类、公共课类等数量大的教材要进行系统规划,防止同质化严重、有数量无质量等现象。省级层面要根据国家有关要求,负责本区域学校实际,统筹规划本省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避免与国家规划公共基础课教材重复建设。
 
  3.加强不同专业教材的规划
 
  国家层面要建设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专业课程体系“基座”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结构内容相对成熟定性,“塔尖”的专业拓展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应随技术更新、产业需要实现短周期、大体量、多形式更新。鼓励建设教材配套数字教学资源。同时覆盖不同专业,开发编写填补空白性质的教材,满足不同层次、类型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围绕教材质量,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职业教育教材涉及多元管理主体,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教材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管理,从而保障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多主体分级管理,统分结合
 
  一是明确国家、地方、学校不同主体的管理职责,处理好“统”和“分”的关系,形成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合力。国家层面,在国家教材委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针对性出台政策意见、组织项目活动,不断完善教材建设与管理顶层设计,发挥课程教材研究所、国家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基地等国家职业教育教材专业研究机构以及行指委、教指委等专家和组织的力量,做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工作。省级层面,各地要明确职业教育教材负责机构,建立省级教材委员会或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责任,根据本省产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本省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选用、审核等工作。学校层面,各职业院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教育教学一线教材建设与管理,建立校级教材委员会,注重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工作,实施教材选用备案制度,对使用的教材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2.坚持分类管理,因地制宜
 
  一是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公共课教材、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中职三科教材必须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高职学校必须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教材须在国家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职业院校专业核心课程和高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原则上从国家、省级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目录中没有的教材,应优先在职业院校教材信息库中选用。二是公共基础课程教材需要系统设计、层层落实。国家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教材建设与管理。加快公共基础课教材的编写工作,地方层面要做好统筹管理和落实工作。推动各学校严格落实公共基础课教材的管理、选用和使用工作。学校层面要做好课程教材的选用、使用工作,用好教材。三是依托国家规划教材,全面提升专业课教材质量。国家层面统筹推进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关注新兴行业、重点行业领域,前瞻布局、分批建设重点领域专业教材,同时,鼓励地方、职业学校、研究机构联合行业企业,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开展职业教育教材理论研究等。
 
  (三)实施教材使用监测,完善教材建设与管理闭环
 
  建立职业教育教材使用情况监测机制。《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将教材工作作为教育督导和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类教材特别是境外教材、校本教材的监管。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职业教育教材监测体系。对职业教育教材使用情况实施监测,确保不同类型教材选用使用科学规范。
 
  1.统编教材实现统编统审统用
 
  依据中职三科课程标准,国家层面将组织统一编写、审查和使用中职三科教材。在坚持中职三科教材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宜性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创造性转化,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在教材内容上,推进职业精神的有机融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材结构上,探索以模块、任务等方式组织、呈现知识;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注重联系中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把抽象概念转化成生动案例,注重引入工作情景。
 
  2.完善公共基础课教材
 
  要组织研制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各省按照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本省公共基础课教材,严格审核教材,加强教材使用管理,确保学校层面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各学校需要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程的数量和结构,保证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夯实学生基础。
 
  3.规范专业课教材选用使用
 
  严格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和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原则上从国家、省级规划目录中选用。要严把教材选用关,对选用教材进行备案,确保学校选好、用好教材。在专业课教材使用过程中,鼓励各校建设数字化教材选用管理平台,建立教材使用实时反馈机制,动态监测教材使用情况并反馈教材出版单位、教材编写者,促进教材质量提升。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