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就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显著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进行部署。
日前,《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就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显著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进行部署。我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总体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要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意见》提出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包括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三个方面。其中,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进一步扩大普高招生规模,提高普职比,能满足更多学生上普高的诉求,但切实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要按照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定位,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与质量,推进普职融通。也就是说,《意见》提到的“适应因地制宜推进职普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与扩大普高招生规模同样重要,宜多措并举,缓解分流焦虑。
增加优质普高学位供给,扩大优质普高招生规模,顺应了学生家长与社会舆论的呼声。这会进一步提高普职比,让更多初中毕业生进普高。通过普职协调发展,结合各地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当扩大优质普高招生规模,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另外,今年是小学入学高峰年,我国多地发布“学位预警”,原因是2016年、2017年是本世纪出生人口最多的两年,这些孩子去年和今年进小学。他们进高中的年份是2031年和2032年,应对这些适龄孩子的高中入学高峰,需要未雨绸缪,增加普高学位供给。如2022年,杭州市教育局公布的《杭州市区高中学校布局规划(2021年—2035年)》中就提到,至2035年,杭州市区高中总量达到230所,提供43.4万个高中学位。其中规划远期(2026—2035年)新建高中学校50所,可新增14.3万个高中学位。
但需要注意,仅扩大优质普高招生规模,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教育焦虑。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中职招生规模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33.85%,中职在校生规模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3%。然而,只要还有中职教育,普职比哪怕再提高,一些家长还会把基础教育的升学竞争归因于普职分流。我们不能忽略的现实是,如果取消中职,只发展普高,让初中毕业生100%可上普高,基础教育的升学竞争依旧存在,因为普高发展并不均衡。
从全世界范围看,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没有中等职业教育,只是发展中职的方式不同,有的采取分流模式,有的采取融合模式。2021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推进普职融通,实现职普协调发展,应探索举办综合高中。此次发布的《意见》对此也十分明确。所谓综合高中,即既开设学术课程,又开设职技课程的高中,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术课程与职技课程。不少人担心综合高中最终会“普高化”,这就要看怎么举办综合高中,以及是否拓宽职教学生的升学选择了。办好综合高中,要加大对职技课程的投入,要按照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加强职技课程建设,提高职技课程的吸引力。从举办高中的难度看,办好综合高中的难度远高于办好普高。除此之外,拓宽选择职技课程学生的出路与升学选择,要建立起与综合高中办学相协调的职教高考制度,以及推进高等教育形成合理的职普比例。
我国有必要针对目前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理性分析,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既要扩大优质普高招生规模,又要积极推进普职融通,发展综合高中。不妨在一些省份进行融合普高和中职、建设综合高中的试点,而不仅仅是中职和普高分离发展。单一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单一化的成才选择,才是社会的教育焦虑之源。要缓解全社会的教育焦虑,就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学生的成才选择。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