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和职业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教研活动顺利召开,此次活动主题为“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职业教育学’”, 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开展。
MVE网天津讯 9月27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和职业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教研活动顺利召开,此次活动主题为“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职业教育学’”, 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开展。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赵志群教授作为主讲人,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谢莉花副教授作为与谈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育学系主任李文静副教授主持活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等十余所院校的70多位教师参加了教研会。
赵志群教授做了题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职业教育学基础》的分享,他首先阐释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两种模式,并分析了两种模式的差异和特征。接着,赵教授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创新创优国际会议”通过的“国际职业教育师资硕士课程框架(International framework curriculum for a Master Degree for TVET teachers and lectures)”,展示了该阶段课程的五大模块,以及主要教学内容。他强调,职业教学论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如职业与专业的关系、职业结构与学科结构的关系、职业学习的规律与方法等;实践研究如通过职业资格研究确定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组织和方法设计、学习结果评价等。赵教授表示,职业学(科)(Vocational Disciplines)是职教教师培养的“专业”和“学科”基础,涉及职业分析,职业教育过程、工作过程、技术的分析、评估与设计等。最后,赵志群教授分享了即将出版的新书《职业技术教育学》,并向大家推送了经典的职业教育学研究资料。
谢莉花副教授从职教教师培育切入,分析了“专业科学/职业(科)学+专业教学论/职业教学论+职业教育学”的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结合德国职教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和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阶段,阐释了德国职教教师培养的过程与内容,在双元制职业教育设计框架下,由企业培训师队伍和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共同构成教师队伍,分别负责学校以外其他职业教育学习地点的培训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谢莉花副教授以德国X大学的职教师资职业教育学类课程为例,详细解读了职业教育硕士的学习计划和内容模块。她认为,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任务是研究现象、揭示规律、指导实践、促进发展,需要构建突破学校视域的“学校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职业教育、职教教师教育需要有独立的学科基础,需要构建“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追寻学科地位,同时,职业教育学承担着构建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重任,需要中西方思想的相互借鉴和启发、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相结合。
讲座后,两位教授与老师们进行了热情互动和交流讨论。
赵文平副院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赵志群和谢莉花两位教授的分享内涵丰富、全面细致、针对性强,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和思路。此次职业教育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活动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思想深刻,结合职业、学科、工作、技术等关键词揭示了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和逻辑框架;二是视野广阔,涉及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教师、课程、课程群等多维度内容;三是受益面广,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职业教育学教师通过此次活动交流研讨,激发了很多智慧火花。最后,赵文平副院长表示,职业教育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后续将继续推出高质量教研活动,为职业教育学课程与教学发展做出贡献,期待大家广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