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明确职教本科建设内涵和行动框架,锚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把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作为核心,充分发挥40年高职教育办学优势,以“提升培养质量打造人才贡献力,提升师资水平打造关键支撑力,提升资源条件打造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一流职教本科育人高地”为建设思路,构建“重技术、重实践、重发展、模块化、项目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产教立体式‘结网’”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之路,成为京津冀有国际影响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供给高地。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明确职教本科建设内涵和行动框架,锚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把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作为核心,充分发挥40年高职教育办学优势,以“提升培养质量打造人才贡献力,提升师资水平打造关键支撑力,提升资源条件打造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一流职教本科育人高地”为建设思路,构建“重技术、重实践、重发展、模块化、项目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产教立体式‘结网’”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之路,成为京津冀有国际影响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供给高地。
供需“结网”
提升培养质量 打造人才贡献力
重塑定位,提升规格。对接行业龙头企业综合性强、复杂度高的职业岗位,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突出复合能力的培养,提出培养“一基四能”的高层次国家战略储备人才定位,即掌握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数字化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接高端布局专业。对接河北省两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结合学校工科办学基础,形成以汽车工程、机电工程、电气工程三大专业群为主体,以信息技术、管理服务专业群为支撑翼,以服装、建筑、能源动力专业群为特色翼,构建“一体两翼”职教本科专业布局。
耦合效能深化合作。甄选合作意愿强、创新潜力大的行业领军企业,创新校企双线并行的“分流培养、多元成才”人才培养模式。运用校企双方的育人优势资源,明确校企双方权责利,共同开发校企协同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岗位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学期,实施双导师制,强化企业学习期间的管理和评价,提升校企场域培养的协同效能,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元育人的乘数效应。
教研“结网”
提升师资水平 打造关键支撑力
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克服教师专科教学惯性,强化本科学情分析,成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同攻关职教本科教学教改项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边研究边应用、边实践边成长;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抓手,激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提升教学项目转化与实施能力,科研反哺教学,推动科教融汇。
共同体支撑全面提升教师能力。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平台,布局“原创技术—应用研发—生产转化”的协同创新网络,以项目为纽带,深化与研究型高校和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一方面,与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教师专业进修项目合作,拓展教师工程技术学术视野和提升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构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供需网络,切实提升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
模块“结网”
提升资源条件 打造核心竞争力
深化教学资源、产教共建模式改革。以共建职教本科教学资源为抓手,强化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育人功能,实施“一书一课”分批建设机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工程技术专业学习规律,强化职业场景和应用特色,按照“通识共享—专业基础—专业核心—技术前沿”和“纯学科—学科交叉—跨界复合”分类,形成课程类型矩阵,据此安排资源建设周期和节奏,高质量协同推进本科层次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树标杆、强激励、重应用,全面深化本科层次资源建设机制改革。
构建交叉复合的模块化课程资源网络。建设职业本科“两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开发通识课程平台、技术知识平台、职业胜任模块、技术方向模块、高阶拓展模块5类课程资源。注重交叉复合的模块化资源建设,着力实现人文社会思维与工程能力的复合培养以及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情境的综合应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建构项目贯穿的实践教学资源网络。实施“课程—课程群—专业”三级实践项目,设置春、夏、秋三学期,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施质量与培养成效,加大实践项目的任务挑战度、理论综合程度,以实践应用成果产出为导向,将管理能力、工程意识、社会责任等训练融入实践项目学习,从简单任务到复杂项目、从单一技能到综合能力,螺旋式、递进式培养学生的复合型实践应对能力。
营造终身学习环境和全面育人氛围。以全面发展为导向,提升教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数字化技术赋能增强课程的可选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面向全职业周期,提高学习资源的终身适应性;将职业素质和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融入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活动,开放实验室,配备指导教师,强化工作室育人功能,建立健全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进入退出机制,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刘彩琴 王学东 马晓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