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聚焦新兴产业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广东“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低空经济领域专场、光伏产业专场活动走进深圳一些企业,劳模工匠齐聚一堂,面对面为企业“会诊把脉”技术难题。
近日,以“聚焦新兴产业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广东“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低空经济领域专场、光伏产业专场活动走进深圳一些企业,劳模工匠齐聚一堂,面对面为企业“会诊把脉”技术难题。
自2023年11月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广东工会探索助企新模式,组织劳模工匠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探索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和管理提升服务,打造企业“点菜”、劳模工匠“做菜”、工会“送菜”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共组织6276人次劳模工匠开展2109次活动,解决技术难题6250个,帮助7.8万余人次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扩大创新“朋友圈”
“若对布线进行优化,采用集成控制,可大大减少实体线路使用量,降低成本。”7月26日,在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生产线上使用大量电缆布线的场景,华电深圳公司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徐苏建议。
徐苏此次深入企业与技术团队交流、“把脉诊断”,是广东省总工会、深圳市总工会、坪山区总工会共同牵线搭桥,捷佳伟创定制“点单”选定的劳模工匠服务队。当天,双方不仅结成“技术搭子”,精准匹配服务,还探讨进行产业链合作,扩大创新“朋友圈”。
专项行动启动后,深圳市总建立“四库一机制”,即汇集劳模工匠导师团资源建立导师库;完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基本信息,建立资源库;与职工技能培训学校、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对接,收集课程资源形成课程库;收集企业需求与“深i企”平台企业需求响应清单,丰富需求库。市总通过清单共享等方式强化供需双向互通机制,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助企服务活动。
截至目前,深圳已成立15个区级、产业级导师团,在此基础上鼓励集团企业、行业系统、街道、社区成立区域性、行业性劳模工匠导师团,共有导师200余名。劳模工匠服务队开展活动407场,惠及企业900余家,帮助9000余人次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等难题500多个。
上门为企业“会诊把脉”
“设备老化,制造成本高”“职工技术等级认证难”……日前,针对廉江小家电行业2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提出的难题,湛江市总工会带领劳模工匠信息技术攻关服务队,会同市工信局等部门走进廉江小家电工业园区,摸清行业性企业存在的困难与共性问题。
“解决一个企业的共性问题,也就是解决了一个行业、区域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湛江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总把解决企业共性问题作为专项行动的重点工作,比如水产行业鱼类加工切片智能化转型遇到瓶颈问题,由湛江劳模工匠资源库、湛江产业工人培训基地的高精尖人才专家库作为平台支撑,联合企业攻克共同技术难题,实现整体推动行业性企业发展。
据悉,湛江市总建立了“一个基地+四级服务队”的服务体系。作为专项行动的平台支撑,湛江市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汇聚市高精尖人才专家库、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劳动和技能竞赛专家人才库。四级服务队指“10+10+4+N”专项行动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体系,包括10个市级服务队、10个县(市区)级服务队、4个行业服务队,以及N个工业园区和龙头企业服务队。目前,湛江劳模工匠服务队成员共有820人,由劳模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匠人才、高等院校专家等构成,涵盖钢铁、石化、水产等10多个行业。
完善需求匹配机制
“缺少助力技术供给与需求匹配的平台,制约了不少企业发展。”广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总建立了以企业为主导、以需求为牵引、以工会为媒介的运作模式,推动技术供给与企业需求有效匹配。
广州市总遴选200多名劳模和工匠人才建立人才资源库,分层级、分类别组建市、区(产业)两级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结合专业领域、技术特长制定服务清单。同时线上征询企业需求,线下赴企业调研,形成需求清单。之后再组织专业对口的劳模工匠服务队送技术上门。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解决近150个难题。
根据广东“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试点工作方案,广东选取广州、深圳、汕尾等作为试点地区,以先进制造业、通讯技术等行业劳模工匠人才为骨干,重点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等开展服务。
在平台建设方面,广东省总利用“广东劳模管理”平台等现有平台开设专项行动板块,征集各地需要省级统筹解决的需求,建设劳模工匠人才资源电子库和企业难题需求电子库。同时建立“清单匹配+平台匹配”的需求匹配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