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分析及参赛建议

2024-03-21 17:27:00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姜丽萍,贾清水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于11月25日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回顾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比赛方案与往届相比进行了调整,更好地发挥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引领作用,但从评委反馈的情况看,也存在若干方面的问题。下面从比赛方案分析、存在共性问题以及参赛建议三方面进行讨论,供广大教师参考。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于11月25日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回顾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比赛方案与往届相比进行了调整,更好地发挥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引领作用,但从评委反馈的情况看,也存在若干方面的问题。下面从比赛方案分析、存在共性问题以及参赛建议三方面进行讨论,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分析
 
  2023年比赛方案在促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持续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比赛的引领示范作用。下面从方案内容调整、方案呈现特点、参赛材料要求等三方面对比赛方案进行分析。
 
  (一)比赛方案调整的内容
 
  2023年的比赛方案针对职业教育形势政策的新要求和历届比赛出现的问题,在指导思想、比赛内容、参赛条件、视频录制方式、决赛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1.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比赛方案在“指导思想”部分强调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等宏观层面的政策引领,强调了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和对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成才等层面的实践引领。
 
  2.比赛内容继续优化
 
  比赛方案中比赛内容包括5个维度,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契合层次定位”,体现中高本一体化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强调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强调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在教学设计上,强调针对教学内容,参考精准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实施上,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推动深度学习。在教学评价上,强调“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反思上,增加了对“培育数字素养”方面改革创新的关注。
 
  3.比赛流程增加评教
 
  比赛流程增加了“组织学生评教”环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第三方人员(3~5人)入校开展学生评教,摸清教学质量真实底数,保障参赛课程和教师的真实性。
 
  4.团队结构做出调整
 
  在去年方案中增加“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的基础上,继续强调教学团队结构合理,要求“35岁以下(含)的教师不少于1人”。增设“近2年已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不能报名参赛,学校不能以参赛过的公共基础课、同一专业大类的专业课程参加本年度比赛”新要求,引导参赛教师回归教学一线潜心研究,同时也解决部分学校和教师为追求更高奖项重复参赛的问题。
 
  5.材料要求有所变化
 
  明确要求对2020年、2021年教育部颁发了课程标准的公共基础课,各校要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提交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不需要另行编制实施性课程标准)。落实国家事权,要求团队提交教材选用情况说明。特别是参赛视频要求每位参赛教师录制1学时授课视频,并采用3机位固定镜头方式录制。
 
  6.决赛展示突出素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新形势下,2023年决赛采用课堂教学展示由教师在校内场所录制教学展示视频、限时提交视频的方式,综合素养展示要求各参赛团队在决赛现场介绍实施报告和进行答辩的方式进行,突出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考察。
 
  7.评分标准强调对应
 
  比赛方案改变原来由评委从“目标与学情、内容与策略、实施与成效、教学素养、特色创新”等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定的方式,改为针对参赛材料和决赛展示单独赋分的评审方式,其中评审要点保持了延续性。
 
  (二)比赛方案呈现的特点
 
  经过调整,比赛方案在引领方向、落实标准、强化育人、推进教改和团队建设上均具有新的特点,尤其是在调动参赛教师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方面,鼓励参赛教师选择更多教学场景、更多课程类型和更多教师教学风格参赛,目的是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化、具有职教风采的教学形态。
 
  1.能力提升引领新高度
 
  (1)继续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比赛方案继续强调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知行合一,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打造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继续成为引领教师能力提升的关键点。
 
  (2)继续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第28条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比赛方案鼓励教师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及接入该平台的其他平台开展实际教学,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成为焦点,呈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果成为一个亮点。
 
  (3)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两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一体两翼五重点”的重点建设任务。比赛方案强调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落实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强调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学实践,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教融汇成为2023年大赛的一个关注点。
 
  (4)持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比赛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探索增值评价,促进人人成才。“呈现高质量”成为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关注点。
 
  2.贯彻国标落地新要求
 
  (1)落实2022年修订专业简介。比赛方案把落实《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写入参赛材料要求,评审过程中关注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依据新的专业简介进行及时修订,是否深度匹配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深度对接职业岗位场景,强调科学精神、工程思维等培养,强调全面贯彻质量、安全、绿色等现代产业理念要求,关注中职是否更新了课程体系。
 
  (2)执行公共基础课部颁新课标。比赛方案明确提出各地各校应严格执行教育部2020年和2021年颁布的公共基础课国家课程标准,包括中职10门课和高职2门课,强调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基础模块执行课标并创设职业情境任务、结合所在专业(群)落地拓展模块,细化各模块的授课进度学时安排,要求参赛团队提交本校的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3)专业课程强调贯彻实训标准。比赛方案继续引导和鼓励专周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参赛,并强调实习实训教学要落实职业学校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德技并修、育训合一,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
 
  (4)教材选用执行国家文件要求。比赛方案要求团队提交“教材选用说明”,引导各校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贯彻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健全教材的编写、选用、使用、评价、备案等制度体系,规范教材选用流程,对教材质量进行抽查,保障教材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适用性,倡导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优质数字化资源。
 
  3.思政育人突出新思路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技能成才。比赛方案在指导思想部分加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成才”的导向性要求,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持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2)重视思政素质和职业素养培育。比赛方案要求“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思政杜绝各种形式主义。比赛方案更加重视课程思政的系统化设计,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注重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杜绝走偏过火、贴标签、两张皮、表面化、硬融入等各种形式主义。
 
  (4)反思课程思政的特色与创新。2023年比赛方案引导教师深入总结在落实课程思政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4.全面考察提出新赛点
 
  (1)整学时录课呈现教师真水平。比赛方案从2022年的原则上由团队负责人录制1学时教学视频改为团队每位教师录制1学时的课堂教学视频,体现课程属性特质、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均要求全班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真水平。
 
  (2)调整录制方式回归教学本真。比赛方案将视频录制方式由2022年的单机录制、镜头可移动、景别可调整,调整为2023年的三机位录制,镜头固定,主镜头拍摄屏幕和黑板,第2、3镜头覆盖教室全景、能数清参赛学生。录制方式的变化,消除了拍摄技巧对授课效果的影响,回归教学本真。
 
  (3)设置教师数字素养答辩题。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比赛方案强调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并在答辩环节设置教师数字素养方面内容的问题,考察教师对数字素养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应用。
 
  (4)专门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比赛方案继续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理念,在教学实施报告要求部分强调教学团队“针对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针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呈现日常教科研的创新举措和突出效果,展现教师的科研能力。
 
  5.参赛要求具有新内涵
 
  (1)限制参赛学校和参赛教师。比赛方案要求“近2年已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不能报名参赛,学校不能以参赛过的公共基础课、同一专业大类的专业课程参加本年度比赛”,从参赛条件上保障更多学校、更多专业、更多教师参赛,让比赛的引领作用和对教改的促进作用惠及更多学校、更多教师。
 
  (2)强调教学内容契合层次定位。比赛方案在“教学内容”中提出“契合层次定位”,并进行了位置前移,要求教学团队对标《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的主要专业能力要求,找准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的层次定位,升级专业课程内涵,淡化学科教育色彩,匹配新技术和产业变革,对接职业岗位场景,突出职业岗位能力,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学科知识与行业应用场景融合。比赛方案要求公共基础课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强调学科知识与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通、衔接和配合,强化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实践育人。
 
  (4)专业课程强调内容升级理实一体。比赛方案要求专业课程内容要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专业课程教学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
 
  (5)聚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比赛方案在“教学评价”部分提出: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6.课堂教学呈现新生态
 
  (1)鼓励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22年3月28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校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通过合规平台接入智慧教育平台,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比赛方案鼓励各校教师使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及接入该平台的其他平台开展实际教学,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新生态。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常态。比赛方案引导教师“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优先使用全国性区域性资源库、在线精品课和虚拟仿真资源,在网络课程互动平台、优质数字资源、学科软件和专业通用工具、评价工具等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推动深度学习,引领职业教育“课堂改革”。
 
  (3)应用数字化教与学的新环境。在教育新基建的背景下,各地各校加快了网络环境建设、智慧教室建设、实训场地数字化改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赛方案鼓励参赛团队充分利用数字化教与学的新环境,通过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强化数据的生成与汇集,生成教与学的行为大数据,打造教育教学数字生态,持续探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评价、精准化个性化的资源推送和学习指导服务。
 
  (三)比赛方案提出的要求
 
  2023年比赛方案要求初评时提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教材选用说明和参赛视频材料,决赛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综合素养展示,均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比赛方案要求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和《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有关要求制定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体例格式应符合《通知》的相关要求;二是应落实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要求,使用新的专业名称和代码;三是应落实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的要求,把准办学层次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升级专业课程内涵;四是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课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2022级高职专科和职业本科须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五是应落实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等,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实施保障条件充分,方案制定应体现多方参与。
 
  2.课程标准
 
  比赛方案明确课程标准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科学规范制定,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学生考核与评价、教学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公共基础课应执行教育部2020年、2021年印发的相应课程标准,参赛团队须提交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对课标中未覆盖的部分(如基础模块的职场情境任务、拓展模块的具体内容、各模块的授课进程安排等)予以重点说明。在提交的课程标准(或实施方案)中,应另附参赛班级授课计划表(注明授课日期、学时)。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主要条目(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学生考核与评价、教学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齐全、完备。二是课程目标源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本课程的要求。三是按照一定逻辑建构课程模块,专业课要求理实一体;各模块(项目、任务)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表述完整。参赛内容名称使用其所在模块、项目或任务名称,不做修饰美化。四是参赛内容符合连续、完整、最少学时的要求。五是课程考核评价体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相关要求,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增值评价内涵准确,综合评价合理有效。
 
  对于教育部2020年、2021年已经印发了课程标准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应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提交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鼓励对课程目标和考核方案作出具体安排。二是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中基础模块的安排,给定符合参赛专业的职场情境任务。三是根据学校和专业(群)实际,对拓展模块作出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四是提供各模块的授课进度与学时安排。
 
  3.教材选用说明
 
  比赛方案要求“学校应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选好用好教材”的基本要求。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明确本校教材选用委员会及其职责,附相关文件。二是明确本校教材选用程序及选用要求,附相关文件。三是对本课程教材选用过程进行说明。四是提供包含本课程的教材选用结果公示及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选用结果的证据。五是提供本课程遵照选用结果使用教材及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教材核查情况的证据。
 
  4.参赛教案
 
  比赛方案明确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其中,课中教学活动安排占主要篇幅),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及时间分配,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施,课后对授课实效、改革创新、存在不足及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每份教案的任务名称、学时、授课日期与课程标准中参赛班级的授课计划表相一致,教学基本要素(授课信息、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完整、简明。二是学情分析针对本次课,精准量化,目标、难点、策略、成效与学情有关联;教学目标具体清晰、相互关联、可评可测。三是教学过程应融入思政元素,培育相应的思政素质和职业素养;教案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能够支撑教学目标实现;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合理,方法手段恰当;评价方案有设计、有落实。四是授课实效聚焦目标达成,存在不足聚焦真问题,改进措施科学有效。五是若干课次几份教案之间关联、衔接、有差异。
 
  5.教学实施报告
 
  比赛方案明确教学实施报告应总结参赛内容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改进措施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课程模块化设计思路清晰、学情分析精准量化、教学目标清晰可测、课程思政系统设计、教学策略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完整明确。二是教学实施落实教学策略,体现学生中心,因材施教,解决教学重难点;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做到理实一体、育训结合;教学和评价有创新。三是学生学习效果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体现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教学内容、活动关联性强。四是报告总结的改革与创新,在授课教案和实录视频中有所呼应;不足和改进针对性强、切实可行。五是报告结构清晰、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有理有据、详略得当,不虚夸,符合文字、图片要求。
 
  6.课堂实录视频
 
  比赛方案要求课堂实录视频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教学),每人录制1学时(具体时长与教案中的学时安排保持一致)的课堂教学视频。课堂教学应在实际教学场所,班级全体学生参加(实施分班教学需有说明)。课堂教学视频应呈现课程属性特质、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视频呈现的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中心,教学互动深入有效,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二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法学法、教学环境、数字技术及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三是视频的教学场所真实朴实,教学情境任务来自岗位实际;四是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体现深度学习,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五是教师教学认真、教态自然、语言严谨规范,关爱学生,数字素养高。师生服装符合日常教学状态,无明显摆拍(表演)现象。
 
  二、参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23年参赛教学团队在比赛方案的引领下,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五个维度上展示出了各地各校教学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比如在教学内容上,能够构建科学合理课程框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设计上,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方式方法贴切恰当;在教学实施上,突出因材施教,体现学生中心理念;在教学评价上,能够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评价体系,采用先进技术收集、整理、分析、使用数据;在教学反思上,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效果、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科教融合有成效。
 
  但通过对参赛团队初赛材料和决赛展示进行专家评审,不难发现仍有一些团队在贯彻国家标准、落实比赛要求、规避违规风险等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政策文件落实方面出现的问题
 
  通过网络初评和现场决赛,发现仍有学校未及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以下简称《专业简介》)、教育部2020年及2021年印发的公共基础课国家课程标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要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修订课程标准、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等。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仍存在修订不及时或修订不到位的情况
 
  通过对参赛团队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审,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修订不及时,202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未根据新的《专业简介》内涵要求进行修订,中职未调整课程体系,仍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体例格式与61号函的要求相差过大。二是落实有关文件和标准不及时,比如未落实国防教育、劳动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未改为信息技术、高职思修课未改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三是培养目标定位有错位,不符合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办学层次要求。四是教学计划表安排不合理,未体现全部课程,课程分类与文字表述不一致,或课程的衔接关系不恰当,或学时学分计算有错误。五是实施保障条件存在不足,比如师资队伍结构不符合中、高职学校的生师比要求;教学设施明显不符合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学习评价未体现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相关内涵。
 
  2.课程标准还存在执行不到位或研制欠规范的情况
 
  通过对参赛团队提交的“课程标准”进行评审,发现以下问题:一是仍有对教育部2020年、2021年印发的相应课程的国家课程标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有的直接提交了国家课程标准,有的进行了“实施性”课程标准的编制,但未提交“实施方案”。二是学校编制的课程标准存在条目要素不齐全的情况,有的课程标准使用了研发阶段的课标结构。三是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开设学期、课时(学分)等不一致。四是未落实专业简介(主干课程)、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等相关要求。
 
  3.教材管理存在机制不健全、内容不完整、程序不严谨等情况
 
  通过对参赛团队提交的“教材选用说明”进行评审,发现有的参赛团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说明。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未提供本校教材选用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及职责。二是本校教材选用程序和要求不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三是本校教材的选用过程说明不具体。四是缺少本校教材选用结果公示证据。五是缺少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教材选用结果备案佐证。六是缺少实际使用教材证据、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的教材核查情况报告佐证。
 
  (二)参赛团队存在的违规问题
 
  2023年比赛方案继续对匿名、授课班级学生人数和视频录制等方式进行明确规定,仍有一些参赛团队出现泄露信息、非全班学生授课或视频剪辑等情况。
 
  1.文档和视频资料泄露信息
 
  比赛方案明确“参赛材料(含文件名及其属性)及决赛现场的展示答辩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及个人信息,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在提交的文档和视频资料中依然存在明显泄露地区、院校信息的情况,也是评委提出质疑较多的内容。一是有些作品进行了地区和学校信息的匿名处理但不彻底,还存在个别地方有遗漏的情况;二是匿名不够准确或者扩大匿名范围,有些参赛资料对地区和学校的公章没有匿名;三是依然存在极个别的参赛团队没有对参赛的文档资料和视频资料做任何方式的匿名处理,相关学校和代表队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检查。
 
  2.教学视频中非全班同学参与
 
  方案中要求“课堂教学应在实际教学场所,班级全体学生参加(实施分班教学需有说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段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视频录制”,参赛视频中依然存在学生数不足的情况。一是在教案或实施报告中未明确班级人数;二是参赛学生数明显非全班学生,在教案中也未明确实施分班教学;三是第2、3机位覆盖了教室全景但无法数清参赛学生数。
 
  3.教学视频存在后期编辑情况
 
  方案明确“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3机位全程连续录制,镜头固定”“所有机位拍摄的视频须保证音轨连续,不另行剪辑及配音”,但提交的教学视频依然存在后期剪辑或镜头不固定等情况。一是视频中画面出现多次切换镜头;二是视频中画面有跳变;三是视频音视频不同步,多处口型对不上;四是音轨信号不连续,出现声音消失;五是3机位视频音视频不同步。
 
  (三)参赛不符合具体要求的问题
 
  1.参赛内容不符合比赛要求
 
  方案中要求“参赛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等应为有关课程中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参赛内容名称应为课程标准中具体、明确的模块、单元、任务名称或名称组合”“教学团队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专业课程二组至少有2个视频呈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教学指导”“依据教学实施报告进行介绍”,但依然存在参赛的教学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一是教案与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和班级授课计划表对不上。二是参赛内容的名称与课程标准中的模块、单元、任务名称不一致,也不是相应名称的组合。三是教案中的教学内容不清晰、活动安排太笼统;授课视频的内容与教案的环节、内容、活动、时间分配等明显对不上,教学存在随意性。四是专业二组提交的视频,误把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当作教师示教,或教师规范示教的时间太短,或教师的实操未聚焦学生应掌握的操作技能(不被专家认可)。五是教学实施报告介绍的内容与提交的教学实施报告文档资料内容差异过大,存在后期“重新凝练”的情况。
 
  2.教学视频不符合比赛要求
 
  方案中要求“自主选定教案中的展示内容(初赛视频已呈现的相关内容除外)”“提交的视频从拍摄人员离场开始到拍摄人员停机为止”“3机位须同步录制,保证音视频准确同步”“班级全体学生参加(实施分班教学需有说明)”“教学展示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其中教案页码以教案PDF文件顶部显示的页码为准)来命名”,参赛视频依然存在不符合比赛要求的情况。一是决赛时的教学展示视频属于初赛视频的一部分,违反了参赛内容的要求;二是有的团队提交的3机位视频未做到同步录制;三是明显非全班学生参赛;四是个别视频文件命名中的页码非PDF阅读器工具栏显示的页码,或教学环节名称不规范或不具体等。
 
  3.教案学时不符合比赛要求
 
  比赛方案中要求“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时长不超过2学时,有场地设备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可连续安排3~4学时”,个别专业课程一组的参赛团队提交了全部是4课时的教案,仔细分析其教学,既不是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也不是有场地设备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连续排课不符合教学基本规律。
 
  4.其他不符合参赛要求的情况
 
  方案中要求文档材料“禁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教学实施报告中“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图表尺寸合适、文字清晰可见”,课程标准中“另附参赛班级授课计划进度表(注明授课日期、学时)”,依然有一些教学团队没有完全落实这些比赛要求,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03
 
  对参赛教学团队的建议
 
  比赛是抓手,引导参赛教学团队潜心教学本身、注重协作教研、解决教学难题;比赛也是推力,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师资培养、提高育人成效。所以参赛教学团队要深刻领会大赛的引领作用,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积极投身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在育人模式上下功夫,呈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显著成果
 
  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通过主持或深度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落实以产定教、以产改教、以产引教、以产促教,形成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的良好局面,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对标产业发展前沿,通过校企实践中心开展学生实习实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助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深层次改革。
 
  2.在类型教育上下功夫,体现公共基础课程与职业场景融合
 
  打造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离不开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职业情境任务创设,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衔接和配合,让学生学习和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情境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倡导开展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教学,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可度。
 
  3.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呈现学校关键能力建设成果和成效
 
  职业教育的新生态建设,离不开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要呈现学校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虚拟仿真系统、新型数字教材等方面的成果和应用;要体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果,呈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呈现校企双师协同育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校工作;要体现校企共同开发典型生产实践项目,项目来自企业真实生产过程,融入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深度运用数字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4.在科教融汇上下功夫,展现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推进科教融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探索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职强调培育学生创新意识,高职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呈现通过教学帮助企业新品开发、流程再造、工艺革新、效能提升的创新方案和成果落地,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良好局面。
 
  5.在技术应用上下功夫,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
 
  比赛方案提出“鼓励教学团队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及其接入平台开展实际教学”,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新生态。一是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共享资源;二是展现学校智慧教室、实训环境数字化改造的成果;三是合理运用数字资源、学科软件、专业现代工具等推动深度学习;四是呈现依托网络课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五是对接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六是运用有效的评价工具和软件,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伴随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全面实施,2024年教学能力比赛必将进一步呈现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成效,呈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新成果,呈现教师提升立德树人本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能力,呈现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深度学习、实现课程教学高质量的新模式。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35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姜丽萍,贾清水.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分析及参赛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35):14-22.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