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可为路径

2024-01-02 10:40:00 谨思慢行 赵运兵 贾旻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以教育时空延伸为基础,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进行职业教育空间重组,构建由“组织”与“内涵”所阐释的更具包容性、应变性的发展框架。

  一、以教育时空延伸为基础,构建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框架

 
  以教育时空延伸为基础,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进行职业教育空间重组,构建由“组织”与“内涵”所阐释的更具包容性、应变性的发展框架(图1)。
 
 
  图1 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总体框架
 
  1.构建由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及空间布局结构所表征的共同体组织架构
 
  从类型上,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与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的横向融通;从层次上,建立“中等—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学历层次体系,以及“初级—中级—高级”的非学历层次体系,实现体系内的纵向衔接与体系间的横向沟通;从空间布局上,逐步实现城市与乡村、不同区域间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依托区域产业经济,实现产教融合促发展、校企合作育人。
 
  教育时空既是职业教育实践的环境,更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内在变量。随着技术变革,教育时空的过程性和场域性被赋予新特征,即从有限确定走向了无限延伸,为职业教育一体化组织架构提供了可能性和发展动力。一是认知观点发生改变,职业教育被视为贯穿个体职业生涯始终的教育,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实现技术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职业教育突破了时空禁锢,从单独的“学校职业教育”形态扩展为丰富的职业教育系统,其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边界将被打破,这是由教育形态的延续性、终身性、边界模糊性所决定的,融合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此外,不同区域职业教育、城市与乡村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一种实践布局。
 
  2.丰富由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所表征的共同体建设内涵
 
  通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及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互认等,凝聚职业教育共同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力资本作用更为凸显,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成为我国经济得以持续增长、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因此,通过“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体系一体化设计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衔接,以及学校、企业、社会机构师资与设备等资源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社会系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凝聚,优化现有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终身职业教育引领全国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本积累增值氛围与机会。
 
  二、以协商合作为基础,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机制
 
  1.推动资源配置优化,深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资源配置优劣关系到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只要教育所需的资金不能公平分配,在某种意义上必然会出现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目前,我国教育资源总量在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乡村之间、区域之间,存在分布不均且供给不足情况,表现为普通教育优于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城市优于乡村、发达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究其原因,是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流动受到严格的区域边界束缚。因此,一是突破行政区域边界的束缚,同时发挥市场、学校和政府三种力量,推进教育资源的区域流动,以资源互联互通、共商共享实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云服务,打造现代化教育教学资源集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资源、实习实训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2.破解发展壁垒,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职业教育的多主体及跨界特征使其在发展进程中,政府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产业与教育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已经突破了垂直行政隶属关系,且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冲突。因此,亟待消除区域政策壁垒和制度障碍。一是建立基于各级政府及部门、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利益沟通对话渠道,建议基于协议而非行政科层权威下的合作。二是将追求共同利益视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治理新向度。三是以构建开放、包容的职教生态圈为目标,随时进行信息、资源沟通,建立强有力的跨区域协调推进机制,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进而打造更适宜的职教共同体。
 
  三、以政策工具为基础,加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措施建设
 
  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常用政策工具中,既有直接工具,也有社会规制、自愿协议与福利券等间接工具。
 
  1.以直接政府和自愿协议为工具,提供顶层设计和实践项目设计
 
  直接政府是“通过政府公务员来提供或者取消物品与服务的供给”,以实现职业教育领域的公平目标。中央及省市级政府在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承担不同层级的顶层设计。国务院及下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的顶层制度设计,主要体现在:确立国家技能战略,将“技能优先”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明确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是实施技能体系改革,实现技能立国的重要手段;构建、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发展;确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立国家学分银行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做好区域内统筹协调,承担区域范围内职业教育的体系及制度设计,例如,推进职业教育区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
 
  自愿协议作为契约治理的一种形态是行政手段的补充与完善,是政府和教育组织机构在各自利益驱动下自愿签订的协议,旨在政府引导下更多地调动、利用、发挥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积极性,鼓励教育机构之间探寻具体的合作空间与实践路径。自愿协议通常是在法律规定之外,教育组织机构“自愿”承担发展义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成本有效性。例如,就如何实现不同资源的共建共享,不同教育和培训体系间如何灵活转换学分、实行学分互认,通过自主协商方式加以解决,以及招生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等统筹协调,打破城乡分隔,建立统一开放的招生市场,等等。
 
  2.社会规制为职教共同体建设提供规范性制度保障
 
  社会规制是以更好解决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为目的,促使个人、企业或较低层级的政府采取行动以努力提升公共福利的规定,具有很高的强制性、干涉性、激励性,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具”,规则和标准是社会规制的核心。从规则来看:一是明确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倡议、价值取向与基本原则;二是基于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形式,明确相关管理机构及各自职责;三是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制度,通过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学分、资历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促进学习成果融通、互认。标准是以学分为表征的个体专业能力,具体包括:一是涵盖中职、专科、本科再到研究生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二是构建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的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三是体现不同水平资格证书的能力标准体系,为实现不同形式职业教育的等值转换提供基础。
 
  3.拨款与福利券为职业教育共同体发展提供财政支持保障
 
  财政投入是支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也是重要保障,主要采用补助性拨款和福利券两种方式。目前在各省之间、城乡之间、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普遍存在投入不均衡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是建立更加灵活的拨款体系,用以协调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造成的各省及城乡职业教育投入、不同类型教育投入的“水平分配不均”问题,确保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在生均定额拨款之外,为支持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建议增加战略性拨款,例如,通过专项或者补助性拨款支持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等。二是改革拨款机制,以福利券形式将更多拨款给予个人。各级政府按照一定标准,为有需求的人,按照一定标准发放福利券。福利券作为一种补贴,给予个人受限制的购买力以选择限定范围内的产品与服务,促使职业教育提供者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和效率;并且使用福利券也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跨区域乃至跨省域的资源共建、人才共育。
 
  转自高职观察,文章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30期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