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是强国之本、立业之基,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技能型社会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技能型社会建设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支持,而且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队伍,推动技能人才供给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需求的高度匹配,帮助我国跨入技能强国之列。目前,技能型社会建设还面临着以下挑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技能是强国之本、立业之基,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技能型社会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技能型社会建设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支持,而且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队伍,推动技能人才供给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需求的高度匹配,帮助我国跨入技能强国之列。目前,技能型社会建设还面临着以下挑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挑战1
有利于技能习得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善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具有典型的学校本位特征,企业未能深入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来。从课程与教材开发来看,教师仍旧是课程与教材开发的主体,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与深度均不足。从课堂教学来看,仍存在明显的学科本位特征,基于工作逻辑的行动导向教学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从师资队伍来看,专职教师仍旧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实践教学能力有限,企业兼职教师力量较为薄弱,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互补作用。
对策:奋力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完整的技能开发体系包括两端,一端是职前阶段技能开发体系,一端是职后阶段技能开发体系。二者不仅同样重要,还应实现有机衔接,同时打破职业院校、企业、行业之间的边界,实现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要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并定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案等,引导企业深入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校企联合深度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充分重视工作本位学习,强化实习实训工作,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帮助技能人才有效习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挑战2
有利于技能更新的公共技能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人人学习技能是一种理想的目标。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的冲击之下,人们所拥有的技能很容易过时,必须随着产业与技术的转型升级而不断更新自身技能。尽管人们对于技能更新存在迫切需求,但可以满足技能更新需求的公共技能服务体系并未得到有效建立,目前只是进行了一些局部化探索,无法满足全民、终身技能学习的要求。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企业,在公共技能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都较为有限,各方主体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也不够清晰。
对策:全力建设公共技能服务体系。为满足技能人才在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需要将技能学习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来全力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推动技能学习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国家要建立有利于终身技能学习的国家资格框架系统,推动技能学习的认证与转换,系统推进公共技能培训机构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培训设备等方面为技能学习提供硬件基础。职业院校要在公共技能服务体系建设中主动担当,积极参与对中小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企业要强化对员工职后培训的重视,按照规定给予必要的培训经费投入,不断推动员工进行技能的持续更新。
挑战3
有利于技能积累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尚未改善
技能积累往往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基层创新的内在基础,对一个国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作为技能积累的重要主体,技能人才参与技能积累的意愿与能力往往决定着技能积累的水平,也关乎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实行的是八级工制度,技能人才成长上升渠道较为通畅,也拥有较高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为技能积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后,随着八级工体系的崩塌,技能人才参与技能积累的意愿与能力随之下降,至今未能再次形成较为健全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对策:着力优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重塑的核心在于,给予技能人才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建立系统的技能人才发展保障机制,给予技能人才发展应有的肯定,引导技能人才主动投入技能积累工作。为此,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提升技能人才的经济收入,鼓励企业根据人才技能水平的高低与技能的短缺程度进行工资分配,并为技能人才在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方面提供足够的机会。此外,还要加大改革清理一系列对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为技能人才在落户、就业、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的合法权利提供保障,有效保障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挑战4
有利于技能成才的社会文化支持系统尚未健全
与学术成才道路相比,技能成才道路并未得到广泛认同,有利于技能成才的社会文化支持系统不够健全。古语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技能型劳动者的地位自古以来就未能得到充分的认可,甚至将技能贬低为“奇淫技巧”,这意味着技能成才道路缺乏扎实的文化基础。人们更加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希望通过学术成才道路实现人生理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一度有所提高,并受到普遍尊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技能人才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年轻人对于技能成才道路缺乏一定信心。
对策:努力夯实社会文化支持系统。与学术人才一样,技能人才的成长同样需要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是否选择技能成才道路与个体的主观意愿具有较强联系。在我国这样一个有深厚“学而优则仕”传统的国家,推动社会大众观念的转变,往往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一方面,需要注重技能文化的早期培育,在中小学阶段大力加强职业陶冶教育,引导学生在人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建立起对职业的基本认知,找到自身的职业兴趣,自觉体悟技能宝贵的价值观,认识到技能成才道路的光荣与伟大。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宣传工作,将技能文化深入人心,给予技能人才更多的荣誉,让技能人才感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坚定地选择技能成才道路。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