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选择“回炉”读职校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据笔者观察,一部分原因是“本科学历+技能证书”已经成为当下很多企业招聘时的硬性要求。当技能证书成为高质量就业的敲门砖,高校毕业生积极到职校学习相关技能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今,选择“回炉”读职校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据笔者观察,一部分原因是“本科学历+技能证书”已经成为当下很多企业招聘时的硬性要求。当技能证书成为高质量就业的敲门砖,高校毕业生积极到职校学习相关技能也就顺理成章了。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还会有更多高校毕业生“回炉”读职校。生源结构及层次的变化,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职业学校能否“接得住”这些高学历人才,如何让他们在职业学校学到真东西?笔者认为职业学校需要做好如下准备。
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高度匹配。这种匹配更多体现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随着人工智能等高精尖科技的快速发展,新领域、新业态、新职业及新产业不断涌现,很多企业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不仅要针对现有的行业企业设置专业,还有必要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对新行业、新职业做好研判,让专业设置、更新与未来发展相匹配。
校企合作要“动真格儿”。如果仅仅依靠教室里的理论学习和学校实训室里的仿真训练,学生是学不到真东西的,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把课堂搬到生产一线,让学生看到真设备、真技术、真工艺,在真实的行业企业里发现自己要面对的真实问题,才能练就真本领。让校企合作“动真格儿”需要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减免等措施为企业提供实质性支持,也需要企业主动承担起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责任,更需要学校积极创造合作机会、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合作路径。
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何谓“双师型教师”?很多职业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只基于“证书”,认为“双证”就等于“双师”。其实,“双证”仅是“双师”的必要条件,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做到“岗证赛课”融通发展。其中,“岗”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相对最薄弱的。要把“岗”融入“课”,把产业链上真实的工作岗位任务融入技能教学中,把工作中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堂中,在教学中结合生产性实训,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和工作岗位要求深度融合。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地方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让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走进企业,让企业里的技术骨干走进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高质量的专业课教学。
实施教学“私人定制”。由于“回炉”的高校毕业生与职业学校学生在发展目标、学习需求、能力素养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照搬现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他们“回炉”的需求。所以,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制订好教学计划,加大课程的研发力度,配备好师资,建立“私人定制”课程表,用严格而又高质量的教学及管理为他们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课程,真正让他们学有所成,成为符合国家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让高学历“回炉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中“百炼成钢”,并由此带动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希望职业教育工作者能做好准备、抓住机遇,把职业学校的这方“熔炉”烧得更热,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