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高职教材与岗位职业能力协同发展的基本路径

2024-02-01 11:19:00 职教师训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高职教材建设涉及到理论与经验两类教育内容,前者以传授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理论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后者以传授技术技能经验为主,核心要素是培养岗位职业技能。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给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标准,要求教材建设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的相互协同,又要重视知识与技术的实际应用、理论与技能的融合创新,还要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创造,这也明确了高职教材建设的基本路径。

  高职教材建设涉及到理论与经验两类教育内容,前者以传授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理论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后者以传授技术技能经验为主,核心要素是培养岗位职业技能。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给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标准,要求教材建设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的相互协同,又要重视知识与技术的实际应用、理论与技能的融合创新,还要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创造,这也明确了高职教材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构建高职教材建设新体系
 
  高职教育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特殊类型教育,高职教材建设需要突破原有碎片化的专业教材体系,有效衔接起知识内容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规范与职业资格标准、岗位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等级等对应关系,构建起融知识、能力、技能于一体的高职教材新体系,从而主动服务达成岗位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1.创新教材结构体系
 
  高职院校应探索构建“标准导入、工学结合、岗位晋升”的教材结构体系,用项目化教材驱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以专业能力模块为维度,细化专业实训项目,用项目化实训集聚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点及独立的能力点。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构建起“岗课对接、以岗定课,课证融合、以证定标”的教材建设标准,以职业岗位为主导,紧贴职业岗位需求,将理论、知识、能力与资源等聚焦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知识应用上,形成教材内容与知识能力的有效对接,以确保实现高职教材建设目标和达成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
 
  2.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教材建设的重点在于要有效地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训练中。高职院校可通过“岗课赛证”融通、“课赛融通、以赛提技”和“以赛保教、以赛保学”等教学模式创新,促成教材知识点、能力点与职业能力的融合,从而达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另外,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过程为抓手、项目为载体”的育人模式,重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优化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用结构化思维引导校内外教师积累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用项目化企业实训敦促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从而实现教材内容、知识、能力与技术应用的相互协同,助推达成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
 
  3.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应以教材建设内容项目化重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模式,激发师生自主探究专业项目的工程应用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督促专业教师熟悉教材知识、技术、能力和区域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关联度,自主建构起实践教学项目化、项目实训工场化、任务完成单元化、知识应用专门化、解决问题深层化的“教、学、做、用”协同的育才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教材建设成果与达成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
 
  二、加强校企协同的新型校本教材建设
 
  加强新型校本教材建设就是要集聚校企合作办学的优质资源,有效促进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企业实训、专业知识与岗位能力、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社会需求与求职生存等要素的动态协同,从而助力达成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组建新型校本教材研发团队
 
  新型校本教材研发团队应以学校专业(或专业群)牵头,由相关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领域专家、一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及出版社相关人员等组建起教材研发团队,开展统筹教材专业类别、规划岗位职业能力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研发工作。一要加强对研发团队成员的系统培训,促使其主动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教学模式与教材建设等最新理论,积极学习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教材资源建设技术。二要加深研发团队成员对新型校本教材的内涵特征、结构特色、知识特点、功能定位及价值取向的再认识,使其深刻领会教材建设是如何彰显职教类型教育特色、“三教”改革精神、课程思政理念、学校教学活动与企业工场实训协同育人的目标要求的。三要鼓励研发团队成员掌握新型校本教材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设计、职业资格标准与岗位职业能力协同效应的逻辑关系,主动开展同出版社的交流沟通,从而促进新型校本教材在印刷、装订、发行与管理等方面保质保量地完成。
 
  2.构建新型校本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新型校本教材研发重点是要建构起教材的新体系,以有效解决教材建设目标与达成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
 
  一要统筹专业类别所适应的岗位职业能力模块或职业工种模块、应配置的主骨干专业课程与课程名称,研究达成职业岗位能力所需教材应具有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匹配的专业课程及其实施环节、组织形式。
 
  二要按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及其专业课程配置方案,划分若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发小队,分别研制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内涵,即根据岗位职业所要求的行业产业标准和岗位操作规范,研究制定相应岗位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标准、能力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与质量考核标准。
 
  三要根据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分析职业工种能力体系或岗位职业能力模块所包含的全部典型工场生产过程,每一个典型工场生产过程由若干小典型工场任务组成;分析完成典型工场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最终形成“一纲多本、优化配套”的新型校本高职教材的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
 
  3.编写新型校企校本教材
 
  编写新型校本教材是校企多主体协同,优化岗位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度、课程内容与能力需求契合度、师资队伍与职业素质保障度、实训教学与岗位实习结合度的基本途径,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与达成岗位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
 
  一要教材研发团队根据新型校本教材的建设方案,拟定教材完成典型工场生产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深入到合作行业企业实地考察生产工场和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审视和完善教材建设方案、课程教学标准和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企业所用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及标准规范等。同时,高职院校可邀请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教材典型生产过程或工作任务中的知识链、能力链的耦合度进行评估,让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项目化实训内容,从而保障学生达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这是校本教材研发的关键环节。
 
  二要企业参与评价新型校本教材建设方案。教材研发团队应深入合作行业企业开展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合作企业对教材建设方案的评价,全面研判教材精选的典型生产过程或工作任务中有多少是能够满足现有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的,还需要补充哪些典型生产环节的知识点、技能点、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以确保教材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协同。
 
  三要确定新型校本教材建设的思政目标与路径。教师研发团队可根据区域联合行业企业特点与典型工场生产过程(或工作任务),挖掘教材思政元素、设计思政目标、充实育人资源、制定思政路径,以达成校企多要素育人育才的目标。
 
  四要制定教材的编写方案。在完成上述工作任务后,教材研发团队应确定纸质教材的编写大纲、编写目录与编写要点,明确纸质教材与电子资源适合的融合方式,明晰相近专业教材或课程之间存在哪些典型项目或模块共享、思政元素与职业能力实训融合、多样化知识点和层次化技能点的呈现方式,并配合出版社做好需求分析、电子化教材资源网站建设,极力达成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加强地方“专精特新”特色教材建设
 
  现代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区域性与时效性,需要学校紧跟区域企业经济发展,尤其是要满足地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但区域小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专门化,导致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太小、专业性太特殊、教材建设期短,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教材研发团队与合作企业共同编撰“专精特新”的区域性特色教材才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促进地方特色教材建设,需要高职院校制定专项鼓励政策,支持和引导专业教师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知识、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同时,需要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深入车间工场研究生产任务、工艺过程、技术指标与控制要求,制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收集编写教材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术集群,补充工场记录,整理完善手稿,进行“撰写教案、完善讲义、活页书稿”的修改打磨,真实地反映企业工场生产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形成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市场需求、就业岗位群体需要的小微特色教材,最终达成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高职教材建设的体制机制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更加注重知识应用、技能实用与职业发展,需要高职教材满足应用性职业岗位的需求,践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需要高职教材建设具有更容易、更高效、更灵活的体制机制,将最新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从教室直接搬到企业生产一线工场,从而实现学生快速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掌握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1.完善高职教材建设机制
 
  在国家层面,教育部应制定全面完整的高职专业目录、专业名称标准、专业培养目标、主骨干课程标准和主干课程名称等基本要求,制定高职各专业主骨干课程的基本要求或教学大纲,组建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高职教材审定委员会。在出版层面,教材出版单位应设立高职教材建设研究机构,遴选出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历丰富的专业教师和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强的企业能工巧匠组建高职教材编写团队,改变过去仅邀请个别专家学者主持教材编写的方式。在学校层面,高职院校应建立校内教材建设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教材建设,激励任课教师吸收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成就,勤于编写讲义、研究讲义及完善讲义,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手册式、活页式、项目化的校本教材,对在教材建设中作出出色贡献的教师给予职称评定、评优评模等优先推荐和物资奖励,从而促进教材建设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协同。
 
  2.建立高职教材选用与评价机制
 
  在高职教材研发和选用上,高职教材需要体现区域性、适应性、针对性、直观性和时效性等特征,满足一定专业(群)或岗位(群)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要求,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内容为主体,突出行业性、区域性和精准性的教材定位。同时,高职教材编写应从学生的职业生涯着手,注重教材能适应更换工种、扩大就业面、增强将来适应性的需要,能表达高职教材独有的科学性、职业性与实用性等特点。因此,国家应制定高职优秀教材的评价标准和高职优秀教材推荐使用的管理办法,让区域性、适用性更强的优秀教材更多地出版,从而推动实现高职教材高质量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育的协同。
 
  3.支持地方特色教材建设
 
  地方特色教材是能够适时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需求变化,反映不同区域经济特点、发展特色及市场特征,适时、适度、精准地体现区域“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和就业市场变化的“活页式”微型化补充教材。这类特殊教材需求量少、印刷出版急,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出版部门的扶持和校企的通力合作,以促成地方特色教材的出版发行,从而助力特色教材建设与达成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发展。(节选自《职教通讯》2023年第10期)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