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是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与基础性的部分,它从理论上阐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在规律与功能结构,清晰地展示了职业技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与利益关联,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中人格教育与技术技能训练之间的一致性,阐释了职业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技术技能的学习,还是一种文化的陶冶与生存方式的变革,由此进一步弘扬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在现实上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社会与文化基础。职业技术教育的这种本体功能,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加清晰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取向,为全社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坚实的社会与文化基础,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地投身于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更多的社会资源踊跃地加入职业技术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文件,其中的“改革方向”部分,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作出了非常重要的新定位,即“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
这一新的定位重申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由此更清晰地阐明了职业技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联系。根据教育部职成司有关领导的解读,这是职业教育的新主张之一,意味着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对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视,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有重大作用。
这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变化,反映了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政策与导向的新思路。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深化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认识。
所谓教育的本体功能,“指教育自身具有的职责与能力,即以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筛选为主的基本职能。其中,传递知识主要表现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培养人才主要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科学筛选主要表现为对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进行科学选择,以典型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内容去教育学生。教育要先履行其本体功能,进而才能产生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根据孙喜亭先生的观点,教育的本体功能指的是“动态的教育”,它是与静态的教育,即教育的社会功能相对应的。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把教育当作动态即活动来考察,它的内涵是培养人的活动,它的实质是促使新生一代身心得以发展,是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是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向受教育者主体内化的过程”。质言之,教育的本体功能指的是教育本身的育人功能,这是教育本质的直接体现,也是教育最基本和最首要的价值,是教育其他所有经济社会功能的前提与基础。显然,教育的这种本体功能从根本上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职责是育人,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的活动。只有首先说清楚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才能够更加具体地说明其经济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方式与路径。
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是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与基础性的部分,它从理论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说明了职业技术教育功能的内在结构,在现实上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社会与文化基础。
无疑,现代社会中教育具有非常广泛的功能,包括促进人的社会化、为经济发展输送各类高素质劳动力、提升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传承与弘扬民族与传统文化,以及培养高层次的科学技术人才、拓展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等等。而教育的本体功能则是所有这些功能的基础。其他的功能,包括社会与经济功能等都是以本体功能为依据的。正如孙喜亭先生所说:“没有教育的本体功能,就谈不上教育的社会功能。两者是承续关系、是因果关系。那种不承认教育本体功能的观点,那种把教育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平行的观点,不仅在逻辑上不科学,而且在实践中使我们不去务‘ 本’而去空谈它的社会效益,通俗点说,不炼好原钢,空谈钢的其他社会用处是无用的。”没有人的培养,根本谈不上其他的功能。只有本体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其他功能才有所保障,本体功能的质量决定了其他所有功能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由于教育的这种本体功能阐明了教育与所有人成长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教育最普遍的价值,描绘、展示与提供了人们追求与实现自己各种梦想的可行之路,因而从现实上最大程度地拓展了教育的社会基础,为人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社会动员提供了最广泛的心理与文化基础。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与社会基础。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能够从理论与现实上充分说明与展示职业技术教育的这种本体功能,清晰地阐述它与所有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与利益关联,特别是与人的健康成长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必然关系,整个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参与程度与水平将获得非常广泛的支持基础,也将有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于职业技术教育,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踊跃地加入职业技术教育。反之,如果职业技术教育没有能够清晰地说明与展示自身这种具有广谱意义的本体功能,或者仅仅把自己的价值与功能局限于某些特定的领域,其发展的空间与社会动员程度将受到极大的束缚与限制,甚至在客观上阻碍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这也恰恰是阐明职业技术教育本体功能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职业技术教育的这种本体功能并不是一种抽象或话语的逻辑推理,它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在要求与核心内涵。职业教育的英文名称Vocational Education中的Vocation,其实就等于德国思想家韦伯所谓的Divine Call,即具有某种天赋职务之意。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尤其是其中的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个中应有之义。
对此,著名教育家、教育部原副部长林励儒先生说道:“照这个涵义解释,就要一番大大的刷新。人格修养便是人格生长,而生长必然是发挥特长,完成个性。那末,专门职业便是个性成熟底状态,一个人若妄想事事万能,便是天下之大愚。各人按自己个性之所适,学成一种专门职业以参与人类共同进步底伟大工作,这还不是人格修养么?”
质言之,职业技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格教育的存在方式,而且是实现不同个体个性化发展的十分重要的途径。作为社会分工与教育分流的一种基本形态,它并不是要将人们分割成三六九等的不同层次与部分,而是体现了一种社会进步,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条件。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帮助“各人尽量发展个性,向各种专门职业分道扬镳,而彼此互相补足,互为生存条件,成了分工合作底有机的联带,这才是文化进步的社会,在这样社会里生长的人才算是人格得遂其生”。林励儒先生通过西方经济产业发展的事实十分敏锐地指出:“产业革命所给我们人类的影响,不只是生产技术翻新, 乃是整个人类文化底改造。”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技术技能的学习,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的陶冶与生存方式的变革。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曾从社会分工的理论角度,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与责任进行了十分深刻的论述。他非常明确地指出:“分业底最著的效果,不只是提高所分制的诸机能底能率,乃是造成诸机能底联带。诚心埋头于工作底人,赖职业道德底无数义务,常常唤醒共通的联带之感。”
所以,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并不是单纯帮助毕业生谋求一个饭碗,而是要把不同的个体有序地纳入社会分工的系统中,使他们认识社会的关联性,并且唤起他们对社会共同体的责任感。职业技术教育所反映的社会分工与教育分流,绝不是意味着一种狭隘与阻隔,或者是人生的某种限制。因为,社会分工或教育分流并不是把社会分成无数水泄不通的小块,乃是发展成精密有序的有机的文化体系;所谓职业差异只是各人所采取的视角不同,而目光必须着眼于社会整体。实际上,职业分得愈细,互相依倚之点便愈多,职业门类分得愈精,而彼此照应补足之点也愈密,总而言之,分得细,便合得紧,长得快,便分得复,这是社会进步的前途,也就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思路,是职业技术教育本体功能的落脚点。看不到这一点,忽视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本体功能以及人格教育,则是否定或曲解了其发展的内在理解与根本规律,甚至将职业技术教育带入一个“死胡同”。
职业技术教育的这种定位与价值,非常清晰地说明了其本体功能的主要内涵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格教育。这种人格教育不仅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发现与认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发展潜质。它努力引导学生不断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优势、特长,以及发展的现实可能性等,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认同,能够愉快地接纳自己,真正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且充分感受与接纳自己与他人的相互联系与彼此依赖,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这种人格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一种合理的社会与职业认同,包括对职业道德、行业规范与技术要求的认同,指导学生了解自身职业的特点及其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对社会发展与人类共同体的意义,不断发展与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人格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现实有一种清晰的认知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包括社会发展的趋势,生活中的各种机遇、困难与考验等;这种人格教育是一种个性的全面发展,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亦即身心和谐的发展。这是因为人都具有大体相同的素质,只要处在同样的环境,受到同样的教育,每个人都可以发展成为有用的人才。同时要使人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便要使他们身心各方面都能够发展,不应使他畸形地、片面地发展。另一方面,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发展人的个性。这是因为人在共性之外,还有个性。人的素质、兴趣、才能方面在大同之中还有小异。有人适于这方面发展,有人适宜在另一方面发展,漠视个性是对社会主义事业不利的”。显然,这种以人格教育为主要内涵的本体功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与它的经济社会等功能在逻辑与现实中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更加直接密切的关系,包括在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定位与目标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征,与产业结构的特点非常一致,在办学体制机制上具有产教融合的特征,进而承担着为各行各业培养与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职责。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肯定产教融合的必要性,以及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绝对必要与正确的,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与学制中的基本定位与价值所在。
我曾经专门撰文分析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中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力求从理论与实践中说明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说清楚产教融合的道理与机制。但在文章发表以后的进一步总结与反思中,仍然觉得没有真正“说清楚”。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没有说清楚职业技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说清楚产教融合的基础仍然是育人,没有说清楚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具有很强的经济社会功能,而且在育人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是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必要路径。如果不能真正说清楚职业技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仅仅只是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或产业之间的关系,单纯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对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贡献,这对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重要贡献是不公平的,而且对切实有效的提升全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与认可,形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广泛的社会基础与动员机制,包括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的认识,都是不利的。
但实事求是的说,本体功能与经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确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张力。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讨论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时,便有人将职业教育与人格教育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相对峙”的。对此,近代著名教育学家经亨颐先生便非常明确地指出:“职业教育实何须人格教育之反对,职业教育,亦不无一部分之利益,本容纳于人格教育之中。一则支流,一则朝宗。”他还从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入手,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这种本体功能作了非常深刻的论述,“夫职业为成立社会之要素,人格为维持社会之要件,二者不可离,过意偏执,实属多事。今日中国宜重人格教育,决无废除职业之意;若谓今日中国宜重职业教育,亦无人格已算完足之理。惟自社会全体观之,不能锡以二名称,则人格尚可包括职业,故余亦赞成人格之说。教育为治本之事业,不宜作治标之主张也”。在经亨颐看来,“以草木喻国家,则教育为根,实业为土;以动物喻国家,则教育为骨,实业为肉”;“无根之草木,虽栽于土,难期繁殖;动物之骨肉分离,则生气已绝”;他还说道,“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主张之异同为分量问题,非性质问题”;“职业教育中固不无一般陶冶,且亦并不蔑视一般陶冶”,一般陶冶中可“收职业陶冶之效”。针对当时职业教育中的某些现象,他不无深刻地指出,职业教育虽然是“为特殊职业之准备”,但不能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技能训练。从而忽视了一般陶冶,“有以编草帽、削火柴为教材以示实用者,可笑孰甚”“至若死践职业教育之名,于手工科编草帽、削火柴等之办法,且说不到支流,是直可谓溢路”。所以,他认为,“养成学生为社会有用之人,不患无职业,而患无人格”,如果将职业教育与人格教育对立或分割开来,其结果“足使趋于社会分业极端之弊,而精神分裂矣”。林励儒先生也非常明确地批评了将职业教育与人格教育分割开来的现象,他指出:“近来社会上好像形成了一种习惯的心理,就是一般人对于专门人才都只信任其技术而不信任其修养,就专门家之本身,亦承认仅会做专门的工作,其他一切则不甚理会。因此一般人皆误认‘专门‘与‘修养’完全是两件事,只有技术范围以内之事始敢信赖专门人才,其他种种都以为要用常识去应付。”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中本体功能与经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经亨颐先生也有一个非常有启发的说法。他建议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一种是“以职业为名词,教育为动词”;另一种是“以教育为名词,职业为形容词”。前者强调的是通过教育的本体功能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社会功能;后者则是将职业技术作为教育的定语,通过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社会功能来实现教育的本体功能。简言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点。
坦率地说,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之所以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个中缘由当然是比较复杂的,包括某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等等。但不容否认的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且清晰的宣传、论述与说明,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文化与社会基础的建设,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深层次的理论与文化原因。
在社会大众文化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等意识与价值观无疑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社会共识,这也是整个社会重视教育的深层次的文化动因。但不知道人们是否也会同意或认可“技能改变命运”或者“技能就是力量”的观念。实际上,技术技能在改变命运方面往往具有更特别或更直接的力量与意义。然而,技术技能的这种价值却往往没有能够得到必要的肯定与弘扬,甚至在国家的某些人才政策中,也缺少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相应地位。而本体功能的意义恰恰就是要大力弘扬与阐释职业技术教育在改变人们命运方面的作用与力量。它要告诉社会,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与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它首要的是能够提升人们的综合素养,为人们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拓展人生的发展空间。其实,缺乏一定的职业为基础,没有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职业岗位,也很难谈什么幸福生活。如果能够在全社会的公共意识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中形成“技能就是力量”与“技能改变命运”的认识与价值观,那么,职业技术教育就能够获得非常宽厚的社会文化基础,也就会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于职业技术教育,会有更多优秀的年轻人积极报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也就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与教育强国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待言,在任何学校的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定位中,技能或能力都是不可缺失的内容。技能的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中的某些卡脖子的瓶颈问题,常常与缺少高精尖的技术技能人才有关。这也正是职业技术教育本体功能的意义与价值。
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强化职业陶冶与人格修养的一致性,合理地协调其与经济社会等功能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是自洽且必要的。如何在实践中真正有效地实现这种本体功能,则是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按照林励儒的说法,这里存在两个难题。第一是自私自利的社会结构中职业的分工不仅不能帮助人们认识到彼此之间的依赖性与社会的整体性,反而是将人们的经验与兴趣碎片化,以至于很难将人们的职业化为修养,将工作化为艺术。第二是学科的分类过于陈旧与僵化。传统的学科与专业体系作为“有闲阶级的学术机关”为学问而发展出来的成果,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知识进步与科技发展的现实,以至于社会的职业分类出现严重的脱离社会现实与产业发展实际以及不同职业之间相互隔绝与矛盾的现象。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本体功能的实现。由此也充分说明,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并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任务,也需要整个社会结构与科学系统的不断改革。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及其本体功能的社会与科学基础。
本体功能的研究与实践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与约束意义。它需要具体与合理地体现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育评价等相关方面,并且有效地将人格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有机地结合与协调起来。我相信,这必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能够更好地推动全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同与参与,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产教融合,进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9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谢维和.论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