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技术教育。中考后进行职普分流一直以来令家长焦虑。以至于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有委员呼吁要取消职普分流。那么,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分流的依据有哪些?分流后的孩子们究竟去了哪里?
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技术教育。中考后进行职普分流一直以来令家长焦虑。以至于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有委员呼吁要取消职普分流。那么,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分流的依据有哪些?分流后的孩子们究竟去了哪里?
首先,从心理学来看,高中阶段的教育分流有其合理性。高中阶段主要面向的是15-17岁的青少年,这一年龄段是个体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个性发展最关键和最活跃的时期。依据发展心理学理论,该阶段个体的自我发展意识增强,注重依据兴趣爱好规划自我发展。与之相应,职业管理学家萨珀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认为,15-17岁是一个人的职业试探期,也是一些技能学习的关键期,应当鼓励个体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等,进行择业尝试。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教育类型,其显著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不仅能为该阶段极具动手能力的个体提供学习专门技能的机会,还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个体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就业权、生存权与发展权。
其次,职普分流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内在要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百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中的数据,与往年同期相比,市场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能人员的用人需求增长幅度较大。市场上技能人才的供不应求就需要国家继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向社会或者通过即将实行的职教高考向高校输送技能人才,满足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分会秘书长陈志文认为,关于“职普分流”存在两个误读,即中职学生不能考大学以及50%的初中生不能上普高,这两个误读加重了家长的焦虑。
首先,中职学生不能考大学完全是误解。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年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根据覆盖全国24个省份、353个县、近千所中职学校的16946份调查数据,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仅有35%,约65%的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而且升学的人中约1/10进入的是本科院校。在升学途径上,主要是对口单招和各种形式的直升(五年一贯制和中本贯通),还有9%的学生采取的是参加普通高考的方式。如2023年高考报考人数最多的省份河南有131万考生,参加普通高考的报名人数大约90万,多出的约41万考生,基本都是中职学生以及专升本考生等。
根据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高等教育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2023年招生555.07万人,连续5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这550多万高职学生中,超过一半是通过中职单招等方式录取的。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广泛存在五年一贯制和中本贯通的招生与培养模式,也就是说,中职升本科的通道是一直存在的。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曾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从原来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事实上,升学已是中职教育的主要去向,学生可以通过对口单招、五年一贯制、普通高考等各种途径继续深造。可以预见,未来中职升学的道路会越来越畅通。
再看“5∶5分流”。从教育部的数据来看,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不含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招生454.04万人;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去年招生14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占高中阶段招生的38.0%。全国普职比例约为6∶4。北京、上海近年的普职招生计划录取比约为7∶3。所以,“5∶5”的“普职分流”并非绝对。社会上的焦虑情绪,更多是建立在不掌握基本事实基础上的不安。
事实上,近年来,从全国范围来看,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没有下降,反而在持续提升,即便如此,家长焦虑未见缓解。根本原因在于,教育问题不仅在自身,背后也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中考分流焦虑如何缓解?
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需要提升中职教育质量,提升中职的师资素质、课程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以质量吸引生源改进。从教育系统外部来说,要回应社会竞争焦虑的解决。要缩小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均衡社会保障制度。如上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家长对中考分流的焦虑也可进一步缓解。
(作者系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