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服务江苏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南通职业大学构建了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顺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的要求,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培养“懂原理、精操作、会管理、能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工匠”。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服务江苏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南通职业大学构建了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顺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的要求,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培养“懂原理、精操作、会管理、能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工匠”。
加强“两体”建设
推动“政校企园”深度合作
学校与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全国精密电子器件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1(牵头企业)+1(牵头学校)+N(其他学校)+N(其他企业)”合作模式;联合国家级别如皋经济开发区,牵头成立如皋市汽车及零部件产教联合体,深化“1(牵头园区)+1(牵头院校)+N(院校群)+N(园区企业群)”合作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机制,集“两体”资源,合力打造“教学实训、科研开发、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展招生招工一体化“现场工程师项目”,有效促进产教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先后获批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工信部门人才交流中心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江苏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南通市公共实训基地等。
精心打造专业群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立足南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服务长三角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别产业集群。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数据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开展产业链全景分析、岗位大数据分析、产业大数据分析、产教对接分析,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岗位群—专业群”的产教融合对接图谱,厘清产业关系及专业(群)定位,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创新“三阶段、三循环、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将高职学生的3年学制分成“1+1+1”,第一年主要在学校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打好专业发展的基础;第二年主要在产业园产教融合基地学习岗位融合课程,利用产业链上的各类资源培养学生的行业共性技能;第三年主要在特定企业岗位实习,完成专业群拓展课程和职场过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企业专项技能。其间,再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在学校、产教融合基地和企业之间反复小循环,实现学生“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的三层递进。专业(群)先后获评国家骨干专业、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
突出课程建设
打造专业群资源库
根据产教融合对接图谱和职业岗位能力清单,构建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岗位融合课程、专业群拓展课程和职场过渡课程”的五层级课程体系。以岗位群统整各专业核心课程,以企业典型案例为载体重组课程内容,融入新技术、课程思政、职业技能证书等内容,形成与关键岗位群匹配的融合课程模块。实施“学分制+学业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岗位融合课程、专业群拓展课程和职场过渡课程的选课,形成适合于学生复合型技能成长的学习地图。按照“典型企业—典型岗位—典型项目/案例—典型知识点/技能点—典型教案—典型资源”路径颗粒化专业课程内容,围绕“教、学、训、赛、培”等教学活动重组教学资源,建成6万余条颗粒化教学资源。主持(联合主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省级“汽车智能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了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课程。
多元协同育人,促进“五育”融合
优化“党建+”融合育人新模式,积极推进与链上企业合作,加入南通市崇川区车联网产业链党建联盟,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聘请劳模工匠、技能大师等担任兼职辅导员,集中开展工匠精神进校园、“汽车文化节”和“非遗进校园”等实践教育活动。在学生考核评价中实施“德育卡、技能证、运动护照、美育证书和劳动清单”制度,搭建“初心微讲堂”网络思政平台,从“行、听、读、悟、演”五大方面出发,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教育,推行“党建+青耕社区”特色劳动教育项目,制定“阳光晨跑+体育训练竞赛”运动养成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团队获评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活动“优秀团队”,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东盟武术大赛男子青年组一等奖,“劳动公开课程”获评江苏省“信仰公开课”省级精品课程。“五育”融合培养体系促进“价值引领—技能锻造—素养升华”育人闭环的形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