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234”工作法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2025-03-03 20:01:23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开展“1234”工作法,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MVE网江苏讯(通讯员 崔廷锋)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开展“1234”工作法,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一、贯穿“1”条主线,把握思想引领总基调
 
  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常态化纳入教职工政治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和学生日常思想引领主要内容,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学,教职员工主动学,全体学习愿意学”的学习氛围。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院党建和学生工作重点,通过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细化举措、丰富活动的工作机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握思想引领总基调,引领同学们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在开学初期组织全院所有班级召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同学们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依托“2”个平台,构建学生活动宽场域
 
  以学校省级同心教育实践基地为理论教育平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传统文化讲座等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讲座、学校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拓展社会实践平台,成功申报“红石榴梦工坊”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利用寒暑假远赴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了解各民族的生活背景、文化习俗,增进民族间的理解与信任。
  


 
  三、坚持“3”个结合,打造活动形式多渠道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学院始终注重理论宣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柔性关怀与刚性约束相结合、榜样引领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且富有成效的教育体验,全方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突出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微信公众号等活动,以理论指导实践,用理论培养人、塑造人;在实践中强化理论认知,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把校园理论小课堂同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柔性关怀与刚性约束相结合,突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学院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学业上支持、生活上帮扶。常态化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诉求,促进学校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开展包括贫困资助、朋辈学业结对、就业帮扶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关怀,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实现自身发展。同时,加强纪律约束和刚性教育,教育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提高素质,对规章制度树立敬畏意识,让同学们在感受教育管理工作温情、亲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去。
  


 
  通过榜样引领与自我提升相结合,突出学习提升的普惠性。注重对优秀榜样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学生学习榜样身上的优秀品德、体悟榜样的优秀思想。充分宣传民族团结故事和英雄人物事迹,提高影响力。积极选树一批学生先进典型,加强朋辈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感染身边同学,提高全体同学自我学习提升的主动性,带动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学生在鼓励中感受得到认可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
  


 
  4.树立“4”个“与共”,坚定教育引导主方向
 
  通过学生活动,建立起共享欢乐与幸福、共担忧愁与祸患的思想根基,树立休戚与共的观念。
 
  通过开展活动,更好地了解各民族同学的情感、思想和内心世界,共同感受来自学校的关心关爱,建立起共享欢乐与幸福、共担忧愁与祸患的思想根基,树立休戚与共的观念,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认同。学院充分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端午节期间举办“民族团结‘粽’情深 传统文化润人心”端午文化体验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冬至时节组织“石榴花开籽籽红 饺子味美处处香”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院承办学校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举办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筑梦向未来”的“石榴籽杯”足球友谊赛,组织师生集体观看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电影《一山之隔》,充实学生生活,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团结的校园氛围,让同学们体验民族团结的温馨,让少数民族同学充分展示自我,体验荣耀时刻,唤起社会尊严,能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建立起共膺荣誉与辉煌、共抗屈辱与苦难的思想,树立荣辱与共的观念,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性认同。
  


 
  学院开展“五史”学习教育和信仰公开课,教育引导各族同学要加深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各民族同学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鼓励少数民族学生要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激活同学们对“存续与衰亡”的深层反思,深刻认识到各族人民于山河破碎之际共同挽救民族命运的历史事实,树立生死与共的观念,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认同。
  


 
  学院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赴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智力资源优势,在农产品品牌经营管理、现代仓储物流管理、农产品自媒体营销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实践让同学们感受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党心民心的高度凝聚,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在体验中升华思想,全面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立意与远大理想,树立命运与共的观念,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愿景认同。
  


 
  通过“1234”工作法的扎实推进,经济管理学院师生形成了团结友爱、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学生们不仅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更在思想深处筑牢了民族团结的根基。接下来,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深化“1234”工作法,不断开拓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接续奋斗。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