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同时指出,“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支持各地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
东营职业学院学生沉浸式操作以PX(对二甲苯)真实生产装置为原型的大型半实物仿真实训装置。资料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同时指出,“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支持各地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
工匠人才作为一种新的提法,是产业工人队伍的骨干和主力,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中高职衔接的不断加强,尤其是中国特色学徒制已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职业教育培养工匠人才的条件已经具备。接下来,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构筑工匠人才 培育制度保障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体两翼、五重点”的工作任务,标志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从校企“双主体”走向政、产、学、研多主体,从服务人才培养走向产教科协同发展,从双边协作走向团队实体化协作,从局部协作走向区域协作、行业协作。
《意见》提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鼓励更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高级研修班,举办劳模工匠创新培训营,持续深化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和国际交流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教师,以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特有技术专长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技术技能训练、解决生产一线难题。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地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这一系列要求,使职业院校可以在区域产教联合共同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更好地培养工匠人才,实现了产教融合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跨越,为各级工匠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2、建立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是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技术技能的形成具有累积性、实践性和进阶性。为此,工匠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求延长教育链,建立校校协同育人的机制,实行中高职衔接、中本衔接、中高本衔接,甚至本硕衔接培养,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意见》要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健全工匠人才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企业把工匠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学习平台等,培养各级工匠人才。
3、形成育训一体化发展格局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学历文凭,不重视职业资格证书,致使职业培训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缺乏国家资格框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缺乏有机联系,职业资格证书不能与学历证书进行转换,极大地制约了职业培训的发展。
《意见》提出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创造了条件。
当前应尽快完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完善能力标准,建立起在国家资格框架下与学历证书对等的职业资格证书;完善先前学习认可制度,通过学分银行,将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在提升工匠人才技能水平的同时提升学历层次,使育训结合走向育训双赢。
4、对现有产业工人培养培训
工匠人才是产业工人队伍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工匠人才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必须敞开大门,加大对现有产业工人的培养培训力度。
一是实施产业工人继续教育项目。目前,我国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意见》提出实施产业工人继续教育项目,鼓励更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高级研修班等,来提升产业工人的学历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空间。
二是发挥国家各类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作用。《意见》要求发挥国家各类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作用,为产业工人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共享等便捷服务。这将有助于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
三是打造全国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意见》提出打造全国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产业工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推荐服务。这将有助于提升产业工人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孟庆国 曹晔,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