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整个职业生涯是在职校度过的。几十年的职校工作经历让笔者产生了许多深切的感受。其中之一便是,职校教师在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方面有着“先天不足”。
这里所说的“先天不足”是指,职校教师和学生分属两种类型的人——教师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学生则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受益者”身上的优点“失败者”学不来,“失败者”的内心感受“受益者”无法体会,所谓与学生“共情”就比较困难,“受益者”与“失败者”的话语体系不在一个“频道”上,行动体系不在一个评价系统中。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收效甚微,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认为,职校教师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首先要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
第一,职校教师必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然后和学生一起出发,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职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从自信引向成功。因此,职校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成全学生的生命发展,让每一个职校生走得更远更好。
笔者近年来发起组织了中职教师写作活动,在活动中,有机会读到了大量的教育故事。许多教育故事的主要情节高度相似,如男生抽烟或女孩化妆染发,被德育处查到扣班级的分,班主任让学生写检查,学生低头认错,不久故技重演……学校有校规校纪,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教师也有灵活处理空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冰山”在水面之上的部分,教师如果不去了解“冰山”在水面之下的部分,直奔“冰山”而去,必然是“泰坦尼克号”的下场。
第二,职校教师要牢固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职业教育观。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社会上的三百六十行,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绝大多数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换言之,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正是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合格公民和普通劳动者。因此,职校教师必须是一个对普通劳动者充满敬意的人。
鉴于此,笔者认为,职校教师应该以培养“珍贵的普通人”为出发点,给学生前行的动力和勇气,“教育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往油箱里注油”。在职校,教育教学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唤醒、点燃,让学生树立自信,认为“我能行”“我的人生有未来”。要让职校生明白一个道理,职校的三年或五年是上天赐予的发展良机,抓住这几年宝贵的光阴,来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完全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职校教师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还有赖于学校营造凸显类型教育特征的育人环境,从根本上改变普通教育的育人方式。职校学生应该有两种身份,一种身份是学生,另一种身份是准职业人。相应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学生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对准职业人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未来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员工。前者要突出的是“学做人”,后者要突出的是“学做事”。
鉴于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将“学做人”与“学做事”加以融合,即“学做人”要在“学做事”中体现出来,要贯穿“学做事”的始终。笔者认为,在职业学校中要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校事务中来,突出学生自治,突出社团活动,突出体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存在感、归属感;要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融合校园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要创造性地实施学分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职校教师首先要成为“会做事,肯做事,做成事”的高手。要成为这样的高手,职校教师就应该脱掉教书人的“长衫”,在灵魂深处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生活,用心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