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沙航天学校产教融合小记
长沙航天学校产教融合小记
责任编辑:刘莉 2022-05-11
“现在每月工资已经有6000多元,我计划在5年时间内成长为一名高端技能型人才。”刚走出校园,长沙航天学校毕业生谢智康便因表现优异,正式入职湖南鲲鹏智汇科技有限公司。从那一天开始
“现在每月工资已经有6000多元,我计划在5年时间内成长为一名高端技能型人才。”刚走出校园,长沙航天学校毕业生谢智康便因表现优异,正式入职湖南鲲鹏智汇科技有限公司。从那一天开始,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谢智康的故事不是个例。多年以来,长沙航天学校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推动办学治校和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不仅让越来越多像谢智康一样的中职学生实现从“谋求饭碗”到“追求梦想”的转变,也为湖南先进制造业输送了上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精准定位:修炼办学“核心竞争力”
长沙航天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曾有过不俗的成绩: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正值井喷期,比亚迪落子长沙,加速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但当时湖南各大院校很少开设相关专业,人才数量供不应求。长沙航天学校了解这一情况后,迅速调整专业设置,围绕相关产业链新增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并且和比亚迪、广汽三菱等龙头车企建立合作协议,及时实现了办学的转型升级,育人成果还曾被多家媒体报道推介。
进入新时代以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演进,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热点层出不穷,各地各校开办的专业也是“百花齐放”。怎样才能在新机遇、新挑战中找准自身定位,修炼办学“核心竞争力”?
长沙航天学校迈出了改革提质的坚定步伐。自2018年开始,学校瞄准湖南经济发展趋势,以“传统专业提品质,优势专业注内涵,新兴专业大发展”为原则,专注做好专业“加减法”。经过大量调研,学校进一步细化了数控专业培养方向,调整了模具专业、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并增设了机器人、无人机、城市轨道交通、3D打印技术、物联网等新兴专业。
“专业设置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这个‘地’就是湖南和学校的发展实际。为此,学校积极对接湖南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努力探索符合办学特色、适应专业特点的新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内容。”学校校长廖万忠说。
专业调整之后,长沙航天学校充分发挥地处航天大院的优势,持续与航天局所属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目前湖南省正处于把航天航空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的关键时期,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还在扩大。学校将在这方面展现更多作为,助力湖南航天航空产业腾飞。”学校党委书记李深山表示。
校企共建:“零距离”对接产业需求
2021年,长沙航天学校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无人机、手持影像系统、机器人教育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寻找“梧桐树”,长沙航天学校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家与之合作的中职学校。
“学校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强,开设的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也非常符合我们的发展方向。”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李卓泉表示,公司已与学校就专业课程建设、就业创业和校企文化内涵建设等问题达成共识,未来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现合作共赢。
近年来,长沙航天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共同管理、共同教学、共同考核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让人才输出“零距离”对接产业需求。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画面:在长沙航天学校校办工厂——长沙航天星宇机电厂内,整齐地摆放着70余台各类金属切削机床与30余台数控机床,数控班学生胡伟正一丝不苟地对中联重科环卫机器扫地车的零部件进行加工。该厂是中联重科甲级协作单位,负责生产外协加工零件,在创造了约300万元年产值的同时,还承担了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
“校企合一,为打造场景化、融合型学习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现了‘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徒弟、课堂即车间、课题即产品’的高度融合。”学校副校长刘才志表示。
在长沙航天学校,除了学生要参加实习实训以外,所有专业教师也要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在无人机专业任教3年的曾欢欢就已先后到6家龙头企业学习。“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自己先学会、先精通。无人机行业更新很快,去年的技术放在今年就不一定用得上了。到企业学习之后,哪些是最前沿的技术,哪种是最新式的材料,我都能第一时间掌握。”曾欢欢说。
当前,长沙航天学校共有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技术能手2人,市技能大师1人,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86.36%,建立了企业大师、学校名师交叉教学的流动机制。据统计,学校的谢华技能大师工作室、刘才志中职教育(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已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上百人,参与技术改革与攻关六十余次,创造产值近百万元。
产教联盟: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把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其核心在于资源整合。”廖万忠说,以产教联盟为抓手,实现校企双方资源的深度整合,正是长沙航天学校加快改革发展的“密码”之一。
2020年7月,长沙航天学校牵头成立湖南首个5G产教联盟——长沙市5G应用产教融合联盟,吸引了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信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0余所院校和中国移动、中兴教育、湖南胜翔智创科技有限公司等80余家企业加入。
“在5G时代,传统行业企业必须进行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输送人才正是我们的使命。”据廖万忠介绍,学校目前五分之四的专业与5G产业相关,在牵头成立5G应用产教融合联盟上具备“先天优势”。
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产教联盟效用,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长沙航天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步是做强师资。学校以产教联盟为合作发展平台,采取“内培外传”的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专业教师送至联盟企业、高校,参与产品生产、技术开发、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同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带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第二步是做优基地。在联盟内企业的支持和指导下,学校陆续建设了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分布式光伏系统装调与维护、虚拟现实制作与应用等与5G产业密切相关的实习实训室。联盟内企业、高校的相关设备、车间也是学生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定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
第三步是做好就业。根据联盟协议和学徒制培养要求,学生可在毕业后进入联盟企业从事与5G行业相关的工作,并逐步成长为岗位上的技术骨干。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将坚持着眼社会发展,顺应人民需要,在办学治校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中不断前行。”廖万忠说。
《湖南教育》记者:谭尔豪
通讯员:庞焕美 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