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从国际化大赛“把脉”职教未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透视
连日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和江西两个赛区如火如荼地展开。此次大赛有何特点,将对我国乃至世界职业教育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机电一体化赛项比赛现场。

  工业机器人赛项比赛现场。本报记者 陈欣然 摄
 
  连日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和江西两个赛区如火如荼地展开。此次大赛有何特点,将对我国乃至世界职业教育产生哪些深远影响?记者走进多个赛项的比赛现场一探究竟。
 
  线上线下手拉手组队实现大赛“国际化”
 
  利用数字化技术,由工件的三维数据驱动,通过材料的累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制造出所需工件……这个“神奇生长”的过程,发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增材制造技术赛项现场。
 
  刚走下赛场的选手赵兴元,来自天津职业大学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他告诉记者,在比赛中,国外选手负责解决设计难题,形成比赛作品的方案和数字模型,中方选手通过3D打印来快速获得作品实物,现场测试后再反馈给外方选手进行修改优化。“我们第一次与南非‘鲁班工坊’的选手混合编队参加国际赛事,在磨合的过程中配合度不断提升,双方收获都很大。”赵兴元说。
 
  据了解,中外选手“1+1”手拉手组队是此次大赛一大鲜明的特点,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令这种组队方式在全球疫情尚未结束的背景下成为可能。
 
  手拉手组队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由中国职业院校代表队与国外选手组成联合战队,比赛期间一起在线完成共同任务,摄像头同步记录着他们的比赛情况并上传至组委会,最后由裁判统一打分。其二是混合编队,适用于对现场配合要求较高的赛项,将国内选手与正在中国留学的国外选手一起编队,组成混编战队进行现场比拼。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此次承办了“智能制造”单元3个赛项的比赛。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兴东告诉记者,这是装备制造业的技能比赛首次采用线上模式举办,对承办方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一个赛项往往要进行一整天的比赛,将视频提交大赛平台,数据量极大,需要技术的支撑和无数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此外,在王兴东看来,此次大赛手拉手组队的形式让中外选手实现了共同训练、共同参赛,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大有裨益。
 
  大赛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与世界科技前沿
 
  在机电一体化赛项比赛现场,选手们正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空瓶上料、物料分拣、颗粒填装等单元的任务。据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基础,对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推动制造业在规模、技术、产能上寻求更大突破。
 
  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设置赛项与赛题,是此次大赛的鲜明特征,仅从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产线安装与调试、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等赛项名称上即可见一斑。此外,高科技特色也在此次大赛中得到突出体现,如无人机维修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云计算等赛项,紧贴世界科技前沿领域,散发着浓浓的“科技味道”。
 
  与此同时,大赛题目的设置紧贴企业的真实需求,“真题真做”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大赛的赛题全部出自真实的工作应用场景,参赛学生需要在真实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更要有创新思维。”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研究中心主任耿洁介绍。
 
  以云计算赛项为例,该赛项设计完全围绕真实岗位需求,紧贴生产实际。“比赛从业务需求与工程应用环境入手,参赛选手要完成私有云、容器云、公有云这几个方面的部署、运维、安装、调试等,这些都是学生就业后在岗位中会遇到的工作任务。”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代表队指导教师张铧说。
 
  大赛将对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比赛正在进行中,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选手遇到了“麻烦”——机器人急停线路突然出了故障,两名中方选手在线与两名葡萄牙选手进行协商后,四人对线路进行了维护,最终排除了故障。“备赛过程中,我们自学了智能视觉相机的相关知识,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大为提升,比赛中的突发情况更是锻炼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参赛选手赵政宇说。
 
  感受到“收获很大”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参赛队伍的指导教师们普遍认为,大赛不仅是对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检验,也必将对未来的教学改革起到引领作用。
 
  8月11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4名中外混编选手正在通信网络管理赛项比赛现场完成参赛任务。他们第一阶段要完成5G设备远程调试管理,第二阶段则须完成在5G环境下的网联汽车场景应用。“比赛考查选手们基站测试、车联网应用、参数开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让老师们更清晰地理解了5G行业的用人要求,从而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块。同时,大赛对留学生培养、‘鲁班工坊’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代表队指导教师胡晓光说。
 
  同一天,迷宫机器人赛项在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开赛。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于兰平介绍,该赛项虚拟仿真迷宫机器人和现实智能迷宫机器人分别在未知的迷宫中进行遍历搜索,通过智能控制算法计算评估出最优路径,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所设定的目的地。
 
  该赛项裁判长孟祥双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迷宫机器人竞赛带来新机遇,迷宫机器人正在从智能运动装置走向数字孪生技术。“此次大赛将引领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和职业院校专业升级,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国际合作,助力全球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共赢。”
 
  中国教育报天津8月12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