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积极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范式:产教融合 为智能制造赋能
2022-08-15 责任编辑:刘莉
暑假期间,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学院模具专业骨干教师团队一直为精密级进模具的升级而忙碌。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内,国家技能大师史清卫带领师生团队讲解技术要点。(本报资料照片)
天津北方网讯(作者:张雯婧 王音 ):暑假期间,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学院模具专业骨干教师团队一直为精密级进模具的升级而忙碌。高速精密级进模具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海鸥表业等单位共同研发。这一研发成果,有效解决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是天津职业教育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协同发展的缩影。这更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行深度产教融合的成效显现。
近年来,随着天津产业发展,我市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从企业下单、学校培养的“订单班”,到“双核共育、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再到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天津积极发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职业教育高地优势,以世界一流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从企业到产业 产教融合提质增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之魂,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我市职业教育由校企间单一合作转向深度产教融合模式。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去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天津荣程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学院。“我们与天津荣钢有着多年的校企合作关系。这一次的深度融合,让我们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向扩展为整个产业链。”
产业学院院长闫利文举例说,目前校企双方正在合作研发“荣钢智能废钢判级系统”,这将对钢铁产业实现废钢验质的智能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之前的校企合作,在科研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以满足单一企业为主、是点对点的合作,现在的产业学院,则是在产业内龙头企业主导下、多家相关企业与学校全方面的深度合作,服务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从企业到产业,一字之差,带来的却是跃变。
对于这一点,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丹阳深有感触。近年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为、麒麟、长城等信创企业和院校等,牵头成立了天津职业教育信创产教联盟,与商汤科技、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组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与华为共建“津电—鲲鹏产业学院”,先后斩获国家级标志性竞赛奖项23项,“学生毕业后不仅可以到合作企业就业,也可以到产业链上的相关单位就业,就业前景更广阔。可以说,现在的产教融合让我们为智能科技产业链培养出了大批新型技术人才。”张丹阳说。
产教融合 助力企业破解“卡脖子”难题
对于企业来说,高职院校有技术支撑、有大师工匠、有设备平台……在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更能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借助于国际一流的精密加工和检测设备,海鸥集团与学校联合打造国内高职院校首条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产线。经过学校模具专业骨干教师、海鸥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企业专家的共同努力,海鸥手表机芯零件加工高速精密级进模具研发成功,第一块应用这套级进模生产的零件组装的海鸥手表成功问世。“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也坚定了未来我们用中国自己的级进模生产中国机械手表的决心。”海鸥表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钢说。
无独有偶。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七一二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同研发的国内首套民航GBAS设备通过民航认证,服务于“大国重器”。
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化生产线示范创新中心,一台无人操作的智能焊接机器人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设备,不仅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习到专业中的前沿科技,也为企业开展专业培训提供了平台。“企业对熟悉和掌握焊接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巨大,我们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今年8月以来,已完成了近10个企业的员工培训。”焊接专业专任教师王军介绍说。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校企间深度融合,人才产出才能真正实现“适销对路”。
“今年学校毕业生留津率超过六成。这样的结果,得益于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院长于海祥说,目前,学院与比亚迪、大众、奥迪等共建了多个超大规模的汽车实训基地,下设24个专业实训室。“这些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到我们的专业建设中,校企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实训项目、实训工单,而且校企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学生学习专业模块的设置全部来自于企业的真实场景。”于海祥表示。
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我市,这样的校企合作之路越走越通畅。
近日,在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赛项中,参赛学生的“创新题”正是来源于麒麟软件真实的应用场景。张丹阳告诉记者,这样的赛题设置,就是希望解决国产操作系统人才短缺的问题,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机制并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要时刻根据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天津正着力构建“1+3+4”产业体系,为了培养紧贴产业需求的智能科技人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创专业群内纵向贯通、专业群间横向融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框架”,重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积极与智能科技产业对接。
聚焦产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天津职业教育在发展中找准坐标,将产业与人才、智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