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赴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运河文化博物馆和“状元村”吕官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行走的思政课”铸魂增智,增强对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认识
为更好推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设立“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天津财经大学作为试点项目实施单位,组建200余人大学生思政课实践团,分组前往各签约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社会实践。近日,由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小静、刘思源、王俊斌三位教师带队,实践团赴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运河文化博物馆和“状元村”吕官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行走的思政课”铸魂增智,增强对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认识。
本次实践课教学活动以“天津历史文化底蕴”为主题,以“运河文化”和“耕读文化”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掘、整理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思考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发挥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深化学生对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在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中,同学们对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认真聆听讲解员的历史解读,追溯古老大运河沧桑而辉煌的历史遗迹,领略我国古代水工精湛的水利工程技术,感受运河沿岸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对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赞叹不已。
在吕官屯村艺术陈列馆的参观中,同学们被一幅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书法作品和吕官屯硕博士“状元榜”所吸引,感叹新时代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随后,同学们步行参观吕官屯村的村容村貌,并走进了清末民初民居陈列馆—耕读之家。在耕读之家,同学们认真倾听村两委的有趣讲解,认识了许多他们以前不熟悉的农具、农家生活场景和私塾学堂。
学生纷纷表示,此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让思政课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未来投身乡村建设的责任担当。
来源:津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