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 焦点信息 >

五月吹来“职教风”

――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述评

2015-06-01 16:14:05 鲁彬之 责任编辑:艾格
分享到:
随着5月10日上午全国启动仪式的举行,我国迎来首个“职业教育活动周”,开放校园、开放企业、为民服务,一场场职教大戏在大江南北激情上演。

  随着5月10日上午全国启动仪式的举行,我国迎来首个“职业教育活动周”,开放校园、开放企业、为民服务,一场场职教大戏在大江南北激情上演。
  如火如荼活动周
  职教师生秀绝活,火了“技能”。活动周期间,广大师生“唱”起了主角,实训车间、街道社区成了师生表演的舞台,他们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3D打印、物联网演示、新能源汽车,让大家看到职教也能创新科技。点钞大赛、蒙眼组装汽车零件、果蔬现场嫁接,娴熟的技艺令人拍手称赞。面塑、功夫茶、西瓜雕花、民乐演奏、剪纸、木雕、书法表演,展示了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场操作、技能竞争、技艺表演、成果展示,师生们用自己的技能绝活诠释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古语,让社会各界更直观地感受职业教育的独特魅力。
  家长学生进校园,热了“职教”。组织中小学生、家长、社区居民进校园是开放校园的重要活动形式,贯穿整个活动周始终。各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体验活动,向家长、学生展示先进的教学设施,组织师生现场实训操作,中小学生上场实操,让学生家长零距离感受职业教育别样精彩。各校还制作了精美展板、展台、展墙,展示办学成果、优势专业、优秀学生等,家长学生在感受“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之间,也体会到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合作企业也为职业教育“站台”,向学生和家长介绍产业发展前景、产品研发,体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给职业教育一份期许,职业教育将还你一份精彩。职业体验让孩子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知和新的感受,家长们对职业教育则是满满的信心、安心和放心。
  便民服务进社区,暖了“大妈”。活动周期间,各地、各校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为民服务活动,让课堂走进生活。广大师生进社区、入街道、串乡村,带来了汽车检测维护、眼镜清洗修理、电脑维护维修、小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学生们掌握的技术和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师生更为“大妈们”带来了健康饮食指导、牙病治疗咨询、老年护理知识宣讲、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等,为大妈提供了贴心、暖心的志愿者服务。便民服务让“大妈们”真切地体验到职业教育就在身边、职业教育创造幸福生活。
  大国职教起新风
  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活动周成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之后,活动周启动之际李克强总理又作出批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国职教”的厚望和重托,职业教育活动周被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列入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首届活动周期间,各地迅速行动,政府搭台、校企联动、社会参与,开放校园、开放企业、为民服务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活动周的设立,成为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要制度设计。
  开放互动前所未有,活动周成为展示职教魅力的重要平台。活动周期间,中小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走进校园、走进职教,由“陌生人”变成了体验者,零距离感受职业教育的风采和魅力。广大师生则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展示技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百姓。在开放互动中,彰显着职业教育是民生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充满魅力的教育。
  媒体参与前所未有,活动周成为新媒体发挥作用的全新舞台。活动宣传方案的先期发布, “现代职业教育网”的正式开启,“宣传前置”使活动周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报纸、电视、海报。网站即时新闻、微信朋友圈信息推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交织,活动周的新闻和动态在第一时间出现的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并被迅速转载和转发。在新媒体的推动下,活动周的宣传报道以几何基数极速扩散、扩展,被更多的社会公众所知晓。
  精彩过后议改革
  我们希望,活动周不只是“活动”。活动周已经落下帷幕,但绝不是结束。开放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职业教育要以活动周为起点、为样板,创新思维、方法和途径,不断“营销”自己,使开放校园、开放企业、为民服务经常化、常态化,让职业教育的影响“外化于形”。
  我们希望,“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不仅是口号。职业教育是民生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家门口”的大学,关注职业教育就是关注身边的幸福。社会公众要给职业教育更多的关注,新闻传媒也给职业教育更多的“镜头”,行业企业要给职业教育更多的支持,为职业教育汇聚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让“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成为家长、学生、社会的共识,对职业教育支持和认可方可“内化于心”。
  我们希望,“大国职教”不再是梦想。“大国尚技”不能只靠活动支撑,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还需要制度的顶层设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带来职业教育的新常态,《职业教育法》亟需修订完善,诸如人事用工、薪酬劳保、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都需要制度层面的创新与突破,职业教育战线诸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亦需要国家制度的支持和保护,大国职教才能“固化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