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所抽取的创造力最高的五分之一青少年中,他们的智商不是最高的;在抽取的智商最高的五分之一青少年中,他们的创造力不是最高的。
显然,高智商的人并未显示出创造才华。那么,创新教育,该如何做起?日前,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做客光明网,就创新人才的培养等问题接受了专访。
标准答案式教育严重束缚青少年的思想孩子僵化的思维一旦形成,后来再努力开发也只能是事倍功半记者:一项调查显示,将近95%的受访者觉得当前盛行的“标准答案式教育”带来很多弊端,比如:会使青少年变得机械化;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被压制,失去想象力;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等。对此,您怎么看呢?
郭永福:标准答案式教育严重束缚青少年的思想。很多标准答案并不科学,但是为了得高分,都要死记硬背,一字不差按它来回答。结果是,好奇心被扼杀了,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丢失了,不敢异想天开,不愿寻根问底,久而久之,求知提问的愿望没有了,怪异创新的想法不敢提了,学习的积极性减弱了,个性、闯劲、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被磨灭了,遇到问题就找标准答案,离开书本啥也不会。孩子僵化的思维一旦形成,后来再努力开发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当下青少年缺乏质疑精神的问题的确存在,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孩子上幼儿园、小学,父母千叮咛万嘱咐的是一句话:听老师的话;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关心的是考了多少分,而不是在课堂上提了多少问题;老师不喜欢、不鼓励学生提问题,怕影响教学进度,怕回答不了;学校奉行的是“师道尊严”,而不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考试搞标准答案;社会上唯书唯上不唯实,缺乏鼓励质疑的氛围。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怀疑是知识的钥匙。只有敢于怀疑,才能减少盲从。杰出人才都是在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挑战权威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一个孩子缺少质疑,就缺少创新动力,缺少智慧,成不了创新人才,难对社会有大的贡献;一个社会缺乏质疑和探索,就会导致愚昧、盲从和欺诈;一个国家缺乏批判精神和科学思维,就难成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
中小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抓创新人格的培养对问题的好奇心、对学问探究的兴趣,是老师给予学生最宝贵的财富记者: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创新教育”都包括哪些内容?
郭永福:林崇德教授指出:创新、创造性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应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乔布斯重新定义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别人的成果也是创新,追寻一种完美的用户体验也是创新。林教授还指出:创新人才是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所形成。创造性思维也就是创造性的智力因素,创造性人格也就是创造性的非智力因素。
中小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抓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发展的基石,没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就不可能放射出创造之光。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所抽取的创造力最高的五分之一青少年中,他们的智商不是最高的;在抽取的智商最高的五分之一青少年中,他们的创造力不是最高的。同时还发现,高创造组的青少年平均智商低于高智商组,甚至低于大学生的平均智商。
高智商的人为什么未显示出创造才华?经研究发现,富有创造力的人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是多种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包括:独立型人格、灵活型人格、容纳型人格、主动型人格、痴醉型人格。与之对立的则是从众型、刻板型、偏狭型、被动型、表浅型人格。研究发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不只是智力的训练、思维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教育。
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合作伙伴: |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 | 中国职成教育网 | 中国高职高专网 | 天大职教发展研究中心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 | 教指委网站 | 行业协会网站 | 各省职教网站 | |
友情链接: |
河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世界技能大赛 | 就业网 | 中国教育网 | 中国护士实习就业网 | 新华网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人民网 | 北方网 | 教育部 | 海河教育园 | |